三國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無論高矮胖瘦俊丑,隨便提及一位出來都是響當當的名頭。今天與友挑燈對弈,下至興處,個個血脈賁張時,也不知是誰的“黑手”,因為棋局輸得太難看,索性攪局亂局算了。
所以,只聽嘩啦一聲,滿盤的黑白子亂作一團撒落一地。
“誰,誰干的好事,可惜了我的一盤好局啊!”
最痛苦的,自然是棋枰上占盡先機的哥們。而幾乎就要投子認輸的哥們,卻是眉飛色舞喜出望外,哈哈大笑起來。
古有楊玉環為了討好心上人隆基哥哥而故意亂局,可惜今日狐朋狗友滿座卻無一個紅顏在側助威觀戰添香。所以,一眾的糙老爺們,誰會傻乎乎地承認自己是那個“黑手”始作俑者也?
最后,只有撿起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耐心地一個子一個子地復盤,兩個不肯善罷甘休的對局者,方才安靜下去。
局終人散,獨自收拾殘局,于是不由得想起了開篇提到的三國,兩千多年前那個令人神往的大時代,一個其貌不揚,甚至是長相有些不討人喜歡的神童少年王粲。說他神童,其實是一點也不夸張。當時名滿天下的蔡邕蔡伯喈,也就是后來被匈奴王擄去又被曹操迎回的蔡文姬的老爹,在董卓還未亂漢前,當時的蔡府,絕對是東漢末年最為車水馬龍,人頭攢動,高朋滿座的一處人文景觀。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有一天,當蔡老頭在人聲鼎沸的簇擁中高談闊論之時,聽到門房傳來有一個叫王粲的名字來到府外,于是馬上倒履而出,歡天喜地飛快跑了出去。
誰會有這么大的排場,竟然讓大名士伯喈先生連鞋子都來不及穿迎出門去?
等到蔡邕一手牽著一個少年進來,人們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因為,這個少年,不僅又矮又瘦,而且其貌甚丑,神態倨傲。然而,當蔡邕只說了一句話后,所有人立刻便掌聲雷動起來。
所謂異人有異相,王粲究竟丑到了何種程度,當然是無從考證的,即便是野史,也沒有過多的渲染和演繹。
畢竟,連一代大儒都推崇備至的人物,人俊點而丑點兒,那都是細枝末節之事。
蔡邕說,你們都是怎么了,常常在我面前說什么看人要重才不重貌,現在卻以貌取人。這個少年郎,就是王粲呀,一門三公的真正名門之后。他的才能,我只嘆不如啊,所以我在這里發誓,以后我家里的所有典籍珍藏都要統統送給他!
那么王粲到底是什么樣的才能,能讓一代大名士如此禮賢下士甚至夸張到這樣地步呢?
名門望族的出身,其曾祖父乃漢順帝時太尉,祖父漢靈帝時司空,父親王謙雖然沒有位列三公但卻是此刻正紅極一時的大將軍何進府上的長史。但這顯然遠遠還不足以令蔡邕如此歡喜倒履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