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是王粲的博聞強記,快收文章。據傳,他在很小的時候,跟隨祖父出游。路遇一處古碑,在其祖父王暢驚喜吟哦之后,尚未熟讀詩書的王粲,跟著尾音便一字不差地將碑文復讀了出來,一時傳聞佳話。但這依然還是不夠蔡邕做出如此驚人之舉。
最后,就只有一樣事情了,那就是圍棋。
有一天,王粲與小伙伴去到集市,看到酒肆外有人坐而對弈,好不優雅,于是駐足而看。恰在這時,一頭路過趕腳的驢子不小心撞到了棋枰,原本錯落有致的棋局,頓時七零八落亂了套。對弈者頓時勃然大怒,抓住驢子便是一頓拳腳相加。生**驢的王粲,頓時心痛不已,上前攔住眾人,然后一子不差地將棋局復盤了出來。
說到這里,也就不得不順帶提到一個名叫“驢鳴悼亡”的典故,說的就是王粲一生愛驢到極致的故事。后來王粲不幸在鄴城早逝,時為世子的曹丕,邀約了一大批文人士子為其送行。最后告別時,曹丕說出了后來足以青史留名的這樣一番話來:
“仲宣活著時最喜歡聽大青驢叫喚,以后他再也聽不到了。今日,就讓我們一起學一次驢叫吧。”
不僅是曹丕,就連曹植在后來也為他又專門做了一篇《王仲宣誄》,以此懷念他的這位一生坎坷的文壇摯友。說起王粲與曹氏父子的這段特殊情誼,除了詩文之外,當然圍棋在其中絕對也是秤不離砣的另一個成因。因為我們都知道,曹丕、曹植都是圍棋中人,曹操更是當時的圍棋高手。也正是因為有了圍棋這個天然紐帶,才讓蔡邕乃至曹操這樣的一代名士和一代梟雄,對王粲青眼有加。
可惜的是,對于同樣喜愛他的一代醫圣張仲景,王粲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態度。在他風華正茂的弱冠之年,張仲景在一次偶遇后,當即嚴肅地告訴他說,“仲宣你病了,不過還有救,只要馬上服食五石湯即可。不然的話,再過二十年,你的眉毛就會一點點的掉落。到了那時,可就晚了。”
年輕氣盛,而且正值青春大好時光的王粲哪里肯信,雖然抓了藥,但卻始終不肯服食。二十年后,果然眉毛開始脫落,當他隨軍征伐吳國回歸鄴城不久,便應證了醫圣張仲景的話。
人生無常,世事難測,天下之事,概莫能外。王粲西歸之后,曾經率眾為他學驢叫的曹丕,在他即位后因為魏諷謀反案,王粲兩個兒子牽連其中,被曹丕毫不留情地揮刀誅殺了。不過,在他殺的人中,不乏有他一奶同胞甚至寫出《七步詩》求命的曹植。
當然,相對于這些猶如暗黑料理的歷史陰影,僅僅活了41個春秋的王粲,他也足以笑傲人生了:
同為建安七子之一,他是公認的“七子之冠冕”,更與曹植并稱為“曹王”;
蔡邕在經歷了熹平石經輝煌后的流亡中,托人將他的全部典藏詩書六千多卷,如約悉數贈送給了他。
而在不起眼的圍棋史上,還應加上一個新的尊號:
復盤鼻祖,王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