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稱為三國好孩子的人不多但也不少,比如“孔融讓梨”的那個孔老二傳人孔融,比如建安七子中的那些個天子驕子們,比如同樣名噪一時的“吳中八絕”的那些人影兒……這里面,人人幾乎都有一個大故事:
孔融不說了,圣人家世的光環足以震古爍今,但也有面對老曹時的無力和無奈,最后只能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老曹更不得了,本身是一個大丘八,文采卻絕不輸與任何當世大文豪。所生的兒子,有文有武,更有那七子中的曹植被兄長所逼,遂以《七步詩》而流芳百世。而七子中的阮籍,母亡時正手握棋子,雖口吐鮮血也要終局才去奔喪。至于孔明帳下的費祎,每逢出征扎營之后,如果不掌燈夜戰一局,那是斷斷不會睡覺的。
所有這些大小人物,竟然都被自己手中的那一對黑白子弄得神魂顛倒,難怪到了王安石那里終于有了幡然醒悟,直呼圍棋為“木野狐”也。
有了這么多榜樣的力量,一個標準的三國好孩子孫和,終于粉墨登場了。
作為當世三大巨頭之一的大人物孫權的第三個兒子,在自己19歲時,突然被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好事給砸中了。因為哥哥孫登突然離世,其頭上的太子冠冕,于是在他根本都沒有想到的情況下戴到了他的頭上。
說起孫登,還真有些事跡值得在此一書:
首先,他是一位在歷史上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的女人所生,也就是孫權的私生子。
公元221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老曹為了分化蜀漢聯盟,突然給孫權甩過來一頂“吳王”的冊封。孫權是誰呀,當即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順水推舟正式登上吳王寶座,同時馬上就立11歲的孫登為王太子,以表自己后繼有人。當然第二年孫權就撕下這塊遮羞布稱帝,孫登也順勢成為皇太子。
不知道孫登是因為自己的名字,還是因為孫權為了懷念他那位神秘的心愛女人,總之孫登頂著這個很吉祥,也很應景的名字被立為皇太子后,孫權對他還是寄予了很高厚望。
比如史載“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除眾位師傅“侍講詩書,出從騎射”外,身為老爸角色的孫權還專門要求孫登多讀《漢書》,目的讓他“習知近代之事。”孫登也沒有辜負父皇厚望,處事十分得體。
孫權稱帝隨即遷都建業(今南京),而孫登作為太子鎮守武昌。一次他乘馬外出,突然飛來一顆彈丸,隨后恰好有攜彈弓者出現。于是侍從均“咸以為是,辭對不服,從者欲捶之。”可是孫登卻拿過來人彈弓看了一眼,便將這個刺殺嫌疑人當場放掉了。
后來孫和在太子位上,便以其兄這件事為鑒,成功化解了都督劉寶和庶子丁晏兩人的不和。
不過令人十分生疑的是,就是這樣一位三國好孩子,而且“好文學,善騎射,承師涉學,精識聰敏,尊敬師傅,愛好人物”,卻偏偏對朝野上下都很盛行的圍棋恨恨有聲,并對身邊的侍從善棋者常常直言喝罵,以至于發展到后來,索性以太子之尊,出題出錢,命當時的名士韋昭執筆,寫出了后來圍棋史上赫赫有名的《博弈論》。
真是憤怒出詩人,仇恨生名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