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心
江水易改,本性難移,說的是人性里固有的東西,一般是很難改造的。極端的說法,當然就像罵人——狗改不了吃屎,說明一個人對一個人的痼疾已到了痛恨的地步。有的人可能會有所收斂,有的人則可能變本加厲,甚至還要故意激怒你:怎么樣,狗是改不了吃屎,可是有的狗,想吃屎都趕不上熱的。顯然,矛盾在這里激化了。
既然打罵不管用,那就要另想良策。或者寄情于山水,或者高懸一個大寫的“忍”字,是人的自覺行為。不自覺的人,也許時常就要靠他人的提醒了。
故人李訥,做事粗糙,脾氣也十分的暴躁。他自己不覺得,反而經常對勸他的人質問道:你們要是聰明一些,我會這樣對待你們嗎?我的聲音大,說明我有理,我有理,你們當然對我說話聲音要小一點了。他的這番詭辯,叫家人又可氣又可笑。
好在李訥酷愛圍棋,隔三差五地總要邀一些朋友到自己的房間去下。
慢慢的,他的家人就發現了訣竅。不管李訥當時的情緒有多么激動,但只要棋友一來,他會立刻躡手躡腳起來,嗓音自動降了一個八度,表情也由冬天轉到了春天。尤其神奇的是,手拈黑白子的李訥,不管誰跟他講話,他都會先對你“哦”一聲,然后會露出一些笑容給你,接著才是他要告訴你的答案。
開始家人很害怕,以為這是火山爆發前的寂靜。小心翼翼地觀察了幾天,便放下心來再看李訥,神態安詳,目光平和,雙唇微閉,臉上的橫肉沒有了,所以連他的皺紋也看不見了。
他的老母親曾經激動地對兒媳說,他要是天天這樣就好了。誰說他當官當老了,你看,他現在這個樣子,好像是年輕了十歲都不止哩。
別人拿李訥當笑話講,說他不找情人,不到發廊,不跟著潮流走,所以就惹惱了風流之神,派一只狐貍變成了圍棋,硬是將他迷倒在了棋盤里。否則,他那么厲害的一個人,怎么一見了圍棋就變得柔情似水?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嘛。
再說一個叫甄琛的廣東人。《魏書》說他年少敏慧,通曉經史,很早就考上了秀才。后來帶著書童到了京城,忽然迷上了圍棋。開始還有所節制,慢慢就通宵達旦地到處找人下棋去了。如此一來,別說學業,就連飯也懶得吃了。他的書童時常陪著,既要為他不斷地剪燭花,磕睡一下就要挨打,真是苦不堪言。忍無可忍的書童,在一天的早上,突然出人意料地要求與他的主人對弈一局。甄琛很奇怪,說你連棋都沒摸過,怎么跟我下。便胡亂和他下了幾手。結果,甄琛居然屢戰屢敗。
書童這時才不慌不忙地給甄琛跪下,磕了一個頭,說:先生啊,我有話要對你講。先生如果要打我,也請讓我把話說完。先生拋家室,遠父母,為的是要在京城有所作為。我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先生才讓我一起來的。若是先生徹夜攻讀,做飯,倒茶,侍候,我決不敢有一點懈怠。可是現在,先生丟了書卷拿起圍棋,日夜不息,我就不知道先生是什么意思了。
想先生的聰明比我何止高萬千,如何在棋上連敗于我呢?其中的道理,請先生三思。
甄琛半晌沒有言語。第二天,他讓書童將自己捆在一張椅子上,并告訴書童,無論如何都不許替他解開繩索。一連三天,甄琛果然戒掉了棋癮,并讓他的書童跟著他一起,拜大儒許睿為師,兩人互助互進,后來都做了搞監察的官員。這真是圍棋史上的一段佳話啊。張學良先生為了戒掉毒癮,也曾讓衛士將他捆綁起來,并成就了日后“西安事變”的偉業。這種主仆間的義舉,美化了他們各自的心靈,也未嘗不可以美化他人的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