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高考落榜。
不管是第一次落榜,還是第二次。
明星聽到的勸說,不計其數,還是第一次,有人和他說——
【事不過三。】
【只有考上了,才能確定,究竟是夢想成真,還是夢醒時分。】
這種體驗,太過特別。
特別到明星不知道要怎么予以回應。
還是這陣海風。
還是這片沙灘。
還是這個夜晚。
一切都沒有改變。
一切又似乎全都變了。
明星以前不怎么了解交響樂,也沒聽說過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
這并不影響他從史校長的介紹,和明爸爸聽完介紹之后的反應,看出來,應該是比他想象中厲害很多的。
“你不問我,為什么落榜兩次嗎?”明星問了一個別人都會關心的問題。
“我問你就會說嗎?”回藝笑著反問:“而且,落榜兩次怎么了,落榜兩次說明要考的學校好啊!要是隨隨便便有學就去上,至于落榜嗎?”
回藝對落榜這件事情,有著獨到的見解。
當然了,這些見解,都來自于第三次考上之后,又主動放棄。
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釋放。
從沒有的選,到有的選。
從一心想要證明自己,到證明之后的主動放棄。
這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有多么痛苦,回藝了解。
這個過程有多大壓力,回藝也了解。
但所有的一切,都比不過,又簡單的三個字構成的最后結果——有選擇。
人生在世,絕大多數人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以及對自己很重要的人,有更多的選擇。
很多爸爸媽媽努力一輩子,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小孩有更多的選擇。
給小孩存教育基金。
等到孩子長大,看看在國內的學習情況,適應地就選擇繼續,不適應的可以選擇在國外上學。
有音樂天分的,可以讓他們去上最好音樂學校。
有足球天分的,可以從小就送到歐洲俱樂部培養。
還有工作。
很多爸爸媽媽努力一輩子,幫小孩子準備好了房子車子票子。
為的就是小孩畢業以后,能夠對工作有更多的選擇權。
選擇公務員也好,選擇企業也行。
選擇高薪的也好,選擇安穩也行。
都不影響生活質量。
這是很多中國父母,努力一生的動力。
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下一代創造更多的底氣和選擇權。
是最能讓他們有成就感的事情。
即便是條件差一些的,那也會努力讓自家的小孩有書可以念。
書中自有黃金屋,上了大學,也便有了更多的選擇。
也有反過來,一點都不努力,卻口口聲聲養兒防老,希望小孩子給自己創造更多選擇的父母。
當然,那就是另外一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