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琴的父親,是村里面管紅白喜事的。
說是管,其實也沒有什么權利和職位。
就是誰家有事要辦,就找她爸爸牽個頭。
韋爸爸年輕的時候,就是當地有名的文藝青年。
敲鑼打鼓嗩吶手風琴樣樣精通。
不僅如此,韋爸爸哈游一手的好廚藝。
擺流水席什么的,更是一把好手。
韋秀琴家里,有三個小孩,她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孩。
小時候在家也還算受寵。
尤其是她的爸爸,整個一個把她捧在手心。
村里紅白喜事什么的,有時候也會需要一些節目。
每每到了這個時候,韋秀琴就會扎著兩根麻花辮,帶著紅色的頭花,一邊打鼓一邊跳舞。
因為韋秀琴長得好看,跳舞也很有靈氣。
所以主人家經常會給她二十甚至是五十塊錢的“出場費”。
韋秀琴的童年,過的也還算喜樂富足。
直到韋爸爸病了。
生病之前,韋秀琴家在村里,算是比較有錢的。
在那個農村沒有醫保的年代,韋爸爸的點積蓄,一遇到大病,就根本不夠看的。
韋爸爸得的是絕癥,要么不治等死,要么傾家蕩產。
村里的絕大部分人家,遇到這樣的事情,多半都是選擇放棄。
醫生都說了,即便傾家蕩產地治,除非出現奇跡,否則最多也就多活幾個月。
韋秀琴的爸爸媽媽是當年少有的自由戀愛。
夫妻倆的感情很好。
韋媽媽不想放棄,認為人只要還活著,就還有希望。
于是,就傾家蕩產了。
然而,奇跡并沒有出現。
奇跡之所以是奇跡,就因為它幾乎不會出現的幾率。
韋媽媽的努力,并不能挽救韋爸爸的生命。
韋爸爸去世之后,家里就欠下一屁股的債。
那會兒,韋秀琴的兩個哥哥都還沒有娶親。
因為債務的問題,也沒有什么人,愿意嫁進她家做媳婦。
韋秀琴的大哥原本有個對象。
女孩的父母,原本也就看中了韋秀琴家的家境。
這么一折騰,也就吹了。
韋秀琴的哥哥們生的也還算好看。
沒多久大哥就又相親找了一個對象,談婚論嫁的時候,女方要求韋秀琴的大哥和家里劃清界限。
也不能說,嫂子的人品有多差。
誰家相親,也是先擺條件。
誰家嫁女兒,也都不希望負擔太重。
大哥結婚之后,就和大嫂一起進程務工了。
大哥一開始,還有點心想要幫家里。
但也只是擺了擺姿態。
一來他務工沒有賺到什么錢。
二來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孩。
那時候,韋秀琴還小,也不懂這些有的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