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兵進來稟告,工坊派人來詢問郭大靖是在工坊用餐,還是回去。
郭大靖并沒有太過猶豫,便決定在工坊吃頓食堂的飯,下午再召集相關的工匠,把火箭研制的工作交代下去。
趙青山之所以對建立家庭不太上心,一方面是喪親的傷痛還未平復,另一方面則是工坊有食堂。
對于軍器工坊的重視,使郭大靖舍得投入,基本上與軍營中的伙食相差不大。供應最多的自然是魚肉等海產品,偶爾還會有普通老百姓吃不上的鴨蛋鵝蛋。
自然,在食堂吃的話,就領不到該發的錢糧。有些拖家帶口的工匠,為了節省,也只好回家吃粗飯。
一個人的話,確實不用考慮太多,吃光喝光也不用積攢。
郭大靖一邊吃著飯菜,一邊和趙青山等人閑聊。
雜糧飯,海帶和小蝦煮的湯,還有切好的小咸菜。不豐盛,但管飽,從營養角度上也說得過去。
而且,這樣的伙食,在老百姓眼里,已經是難得的美味。
“發行軍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郭大靖隨手掏出幾張,放到桌上,說道“郭某的軍餉,已經拿到手了。”
趙青山連連點頭,說道“大家都聽說了,可還沒拿到。我覺得吧,只要能買糧買東西,都是一樣的。”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不光是糧食,其他商貨,也一樣能用軍票購買,和銀子是一樣的,花起來還很方便。”
“而且,以后這軍票也是唯一流通的貨幣。比如這食堂,就要收取軍票。按照漲上來的工錢,就是全在食堂吃,每月也會有所結余,可以買些別的東西。”
趙青山眨巴眨巴眼睛,笑道“那趕情是好,俺就能買酒喝了。”
可能還會有人不免疑慮,但這是不可避免的,也無關大局。軍戶嘛,哪里有什么過分的要求,能吃飽肚子,就已經很滿足了。
但郭大靖的這番解釋,并拿出了自己的軍票,也應該會起到作用。
不患貧而患不均,他的官職已經是老百姓仰望不及的存在,都領了軍票,誰還敢有公開的怨言和反對
而為了減輕初期運糧到金州各地的負擔,老百姓買糧也是有限制的,每月購糧五次,總數不得超過之前配給的數量。
這樣的話,就不必擔心有的地方運到的糧食少,如果老百姓拿到軍票便全換成糧食,導致擠兌,甚至是無糧可售,而造成人心惶惶,損害軍票的信用。
萬事開頭難,發行軍票也是如此,很多細節都要考慮到,絕不是把軍票發下去就完事大吉。
當然,挺過兩三個月,老百姓能穩下心來,認同了軍票的價值,這項改革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出于封建的上下尊卑思想,毛文龍和陳繼盛顯然沒有太過擔心。都是軍戶,還不是上面怎么說,他們怎么做。哪怕是鬧饑荒,也沒有作亂的可能。
郭大靖不喜歡這樣的傳統,這樣的思維和作法,甚至是非常的厭惡。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是什么狗屁邏輯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這又是如何的高高在上,說出如此無恥至極的話。
所以,對于士兵,對于百姓,他都盡力做到最好。最重要的,他在言行舉止上,很自然地表示出和藹態度和平等尊重。
比如在一張大桌上吃飯,這在工坊并不是第一次。廣鹿島的老人都習以為常,新到的工匠卻十分驚詫。
解釋和說明還是需要的,郭大靖覺得自己應該盡到責任。只是舉手之勞的幾句話,哪怕沒有絲毫作用呢,他又能虧什么
其實,有沒有作用,郭大靖也是知道的。
就象那些被他記住并叫出名字的小兵,還有那些經過他醫治的傷員,甚至是隨他征戰過的戰士,對他的態度如何,難道還看不出來
以心換心,郭大靖一直相信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