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衛府,何天即直奔他本來再也不打算踏足的宮城。
一路上——自榮宅至衛府,又自衛府至宮城,這架普通的軺車,極其奪人眼球。
乘客武冠、五品朝服——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武冠和朝服上,濺滿了鮮血!
簡直就是一個官五品的血人立于軺車之上!
軺車是有座位的,但這個“血人”一直扶軾站立,好像生怕行人看不見他這一身血跡似的?
事實上,不是“好像”——這正正是“血人”要的“效果”。
軺車駛近司馬門,守門的衛士遠遠便發覺來者有異,大為緊張,一片唿哨,提前將軺車截了下來;待搞清楚這個“血人”居然是何侯、何常侍,無不瞠目結舌!
何天在司馬內門外跳下車來,從懷中掏出一份已被鮮血沾染的奏疏,高高舉起,大步前行。
他這個形狀,將整座宮城都轟動起來了!
奏疏沒有裝進信封,這叫“露表以聞”。
奏疏中,何天主要說了兩件事情:
其一,榮晦為“修舊怨”,乃勾連“巨憝”,先誣告,再誑騙,終于矯詔,“手害功臣,賊殺忠良”;事后,還繼續往逝者身上潑臟水,這一切,他都親口自承于臣。
書記以來,喪心病狂至于此極者,未之聞也,真是罪不容誅!
“律,受教殺人,尚不得免死,況乎手害功臣,賊殺忠良?理所不赦也!今元惡雖誅,殺賊猶存!”
“臣懼有司未詳事實,或有縱漏,不加精盡,使衛公父子仇怨不滅,冤魂永恨,訴于穹蒼!而酷痛之臣,悲于明世!”
這一段,有趣的地方在于:
何天“露表以聞”之時,榮晦的腦袋,已經被他砍下來了,這個事實是瞞不住的,而何天也根本沒打算瞞。
事實上,何天進宮之時,“何云鶴手刃榮月季”的消息,已經在洛陽城內傳開了,宮城里頭,也很可能已經得到了相關消息。
但是,何天的奏疏,依舊充楞裝傻:“殺賊猶存”。也即是說,榮晦還未得到應有的懲處。
何天依舊要求有司“詳事實”“加精盡”,不使“有縱漏”,一句話,要求朝廷出面,嚴懲“殺賊”也即榮晦。
還有,他雖然沒有直接點楚王的名號,但所謂“巨憝”“元惡”,誰都看得出來,指的就是楚王,也就是說,何天接受了衛瓘為楚王所害這一“官方說法”。
其二,“衛公功在社稷,冤酷通天,然名謚未顯,無異凡人,臣每怪一朝蔑然無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悲憤感慨,故以示意!”
這是替衛瓘要求身后榮名、恤典,同時,把“一朝”的大臣都帶上了。
補充兩句,啥叫“露表以聞”?
臣子上書,一般都會封裝,其中內容,原則上只有君主和掌管機要的官員知曉——當然,所有上書都要存檔,事后,有心人想查閱,也查得到的,不過,流傳范圍畢竟有限。
“露表”,就是上書而不封裝,凡過手之人,都看得到,且可能早于君主和掌管機要的官員。
其中內容,不必“有心人想查閱”,便會早早流傳開來。
“露表以聞”,一般來說,都是要往大里鬧事兒的意思。
何天并未要求覲見,投書之后,即掉頭出宮。
去哪?
回家呀!
一進府門,便覺氣氛有異。
不是說家里出了啥事,而是家人們看家主的神情“有異”。
云英、雨娥以下,也包括洛瑰、鹿會在內,眼里、臉上,都寫滿了“崇拜”二字。
是真正的“崇拜”,不是攝于威權,不為獻媚討好。
好像……我就是那位腳踩七色祥云而來的蓋世英雄?
何天的虛榮心,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可是——
唉,你們還是不曉得厲害呀!
你們還不曉得,接下來,我會遭遇什么?
不過也怪不得你們——事實上,我自己也不曉得。
我不僅是拿前程、更是拿性命在賭!
賭什么?
賭賈南風初掌大權,還沒來得及忘乎所以,還曉得“戒慎恐懼”,還不敢馬上就倒行逆施。
但是,賭輸、賭贏,那是一點把握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