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道敕令傳遍炎夏人道世界,無窮氣韻開始沸騰。
但是,卻沒有更進一步的動作,也無新的人道規則融入炎夏人道體系之內。
他身具的人道值也沒有一點減少。
因為他所下這道敕令太過籠統,雖然炎夏人道體系會自動對新融入的人道規則進行優化,卻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這規則必須清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昭彰,如影隨形!”
這與其說是一道敕令,更像是一個理念。
這不是多此一舉,乃是姜不苦刻意如此,他現在對炎夏人道世界的把握比開辟陰冥之地時更加透徹。
這句在炎夏人道世界來回震蕩的話語,乃是他之后一切敕令的總綱,如同一門功法開篇必然提綱挈領概述一番,修行者不可能憑這個就練出來,但缺了它更是萬萬不行,修行者必須時刻將自己的修行與功法總綱彼此印證,以之檢視自己是否行差踏錯。
這就是他給炎夏人道體系定下的總綱。
他現在已經不滿足于人道體系的自我優化,還是要明確指定其優化的方向。
而后,他開始詳細闡述今日第一道人道敕令。
“天道遠,人道邇。
天道恒常,無善惡褒貶,做好人,不可能受到天地的褒獎,做惡人,也不會受到天地的懲罰。
天道之缺,人道補之。
好人就該有好報,一生兢兢業業,為炎夏默默貢獻自身的力量,無論是教師,醫生,還是農民,讀書人,善良的商賈,心懷正氣的修行者……不管什么身份,無論什么地位,只要有善行,就給其相應的善報;
反之,凡為惡者,無論多么隱秘,哪怕無人知道,世間法律無法制裁,但確實做了傷損炎夏人道之舉動。
你不知我不知,人道可知;天不管地不管,人道可管。
炎夏人道可作為精確判定善惡之衡器,祂作為直接的“受益者”或是“受害者”,可以清楚無誤的辨查本質,不會誤判。
誰幫了祂,祂會記住;誰害了祂,祂也會記住。”
“人道之賞罰,重在及時、簡潔、通用,不因不同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降低其價值。
開辟人道氣運!
氣運,既是一人善惡的標尺,也是人道獎懲的手段。
一人為炎夏人道貢獻多,便給其更多氣運,貢獻少,變少給或者不給,反向貢獻,便削其氣運。
氣運盛者,可稱【福運】,身體康健,少生疾病,常能逢兇化吉、遇難成祥,且身具福運者即便不曾修行,死亡時靈魂不散,可入陰冥之地;
氣運少者,可稱【霉運】,身體虧虛,多有夭亡,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氣運尤盛者,可稱【鴻運】,凡有所行,無不順遂,所謂鴻運當頭,洪福齊天;
氣運尤少者,可稱【厄運】,為商則破產,務農則絕收,修行輕則修為停滯,重則走火入魔;
鴻運尤盛者,可稱【功德】,若有功德者,即便身為凡人,在功德加持之下,也能呵斥風雷,筆斬龍蛇;若為修行者,功德加持,提升天賦,增強潛能,直至抵近天道上限為止;
厄運尤盛者,可稱【業力】,不僅滅身,而且消魂,如跗骨之蛆,不魂飛魄散,絕不罷手,所謂業力纏身,在劫難逃!”
隨著這些話語融入炎夏人道世界,無垠人道氣韻開始翻騰,如海浪怒潮。
隨著其不斷融入滲透進現有人道規則之內,人道值開始迅速減少。
姜不苦心情平靜,安靜等待。
若將人身具的某項才能具化成一個個細條,生命是血條,智慧是智力條,那么隨著全球穿越,新生的天道就給了萬物眾生一個“天賦條”。
一人成長的上限,只和其天賦有關,和其他一切皆無關聯,不管你才情智力如何,不管你做出的貢獻多么偉大,不能修行還是不能修行,該停步的時候只能停步。
天賦條決定了所有。
在天道看來,是公正無偏私的。
可在炎夏人道的角度,這太冰冷,太無溫情,譬如活人無數的、被譽為炎夏再世神農,面對天變后絕大部分農作物失效減產,以一己之力再次構建起炎夏農業體系,現在炎夏人口破萬億,誰為首功,人心之中都有答案,當他辭世時舉國悲慟,恨不能將自己的命與他共享;
這樣的例子還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