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離去,不只是讓炎夏子民情感上難以接受,同樣也是整個炎夏文明的重大損失。
可以說,他們每一個,都是瑰寶,都是碩果,都是在炎夏文明這塊歷史悠久的沃土上開出的最美麗的花兒。
天道有常,一視同仁,不會因此多愛他們一分。
既如此,就由炎夏人道來愛護、來守護他們吧。
這不是負擔,反而會加深人道的底蘊。
所以,姜不苦這條敕令的意義在于,在【天賦條】之外,又以炎夏人道之名給炎夏眾生又加了一條【氣運條】,自此以后,主宰炎夏眾生的不再只有冰冷而機械的【天賦條】,對于那些天賦差,甚至沒天賦的,【氣運條】將是他們的另一個機會。
天道混不走,那就混人道唄。
而從炎夏人道的角度,氣運既可是一面護盾,增強底蘊,增加抗風險能力,更可以是一把利刃,譬如魔人,當其業力纏身,哪怕躲得再隱秘再巧妙,也逃不過一個“惡有惡報”,不追到他們魂飛魄散,絕不罷手。
以后,若不想被業力追得魂飛魄散,炎夏境內誕生的魔人只有兩種結局,要么收斂天性,一輩子都不為惡,要么遠走他鄉,跑到炎夏境外。
同時,還是一道終極保險。
譬如炎夏為了開發那百分之四十的疆域,為了充分調動修行者的積極性,將那些疆域分區劃片,使修行組織宗門化,考慮到潛在的隱患又設立監管機構,后來覺得依然不保險,還把六一學院的一群學生拉下水,想要借他們不食人間煙火的“中二之氣”做后的保險。
要說絕對保險,也不見得,六一學院自己都不能保證會始終純如一朵白蓮花,只要是人,就會有傾向,在執行之時就會有偏差。
而氣運,就可以作為這最終的兜底。
哪怕你真手段通神,隱私詭譎無數,厄運臨頭,業力纏身,終究要現原形。
而若鴻運當頭,乃至功德加身,一切都顯得明明白白。
姜不苦一邊等待著,心中也在轉動著這些念頭。
可當人道值減少了一萬之后,他還是忍不住心中緊了緊。
仔細關注了一會兒人道值消耗頻率,他的心情這才再次舒緩,雖然還在狂降,卻不再如之前那般疾風驟雨,這勉強也算個好消息吧。
最終,當氣運規則徹底融入炎夏人道體系之內,人道值消耗14741點。
剩余人道值:12820點。
姜不苦再看這炎夏人道世界,似乎沒有什么不同,不過,手持權柄的他能夠清晰無誤感覺到一條新的規則融入此世界,仿佛本來就存在。
“這消耗也太大了,是開辟陰冥之地的兩倍還多。”姜不苦心中想到。
不過,仔細一想,也就想通了。
陰冥之地是以城隍廟土地廟為基礎,而這是有現世根基的,相當于現世已經幫他做了一大半的工作,而氣運之道則是他硬生生塞進炎夏人道規則之中的新規則。
姜不苦沒有罷手,意念也未從此界離開。
感受了一下天地靈機的活躍度已經有所降低,他也不敢耽擱,開始闡述第二道敕令。
“集鎮村寨皆有土地,縣府州都皆有城隍,另有判官游神之屬。
另,一山當有山神,一河當有河神,一湖當有湖神。
凡炎夏疆域,皆有主。
神祇的來源:可以是鬼魂,可以凡人,可以是修行者,可以是非人異類,只要是炎夏文明圈的一份子,都有資格,都有機會成為神祇;
神祇誕生的條件:
身具【福運】、【鴻運】、【功德】者,在自愿的情況下,可以之為材凝成氣運之印,成為神祇候選,再有萬民祝念加持,即可當選相應神祇;
譬如村中有老者,一生行善積德,福運在身,若其自身有意,可凝成福運之印,若村民心中皆曰‘可’,即可任職為一村土地;
另,福運之印、鴻運之印、功德之印所能承載的萬民祝念有天壤之別,其所任神祇之位格亦將因此有所不同。”
“另,炎夏中樞可以借萬民祝念代為加持氣運之印,主要應用在人煙聚落之外的山野河流。
譬如有非人異類心慕炎夏風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積極推動炎夏人道在異類生命中的普及傳播,得鴻運,凝成鴻運之印,想要成為故鄉一山神,自不可能有萬民為之祝念,如此,炎夏中樞可以代為加持,直接授其山神一職,河神,湖神皆照此例。
然,為避免炎夏中樞濫用此權,既掌其權,便承其責。若所用非人,于炎夏人道有損,炎夏中樞將受連帶反噬。”
隨著這道敕令形成,炎夏人道世界再次氣韻沸騰,人道值又一次狂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