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測試,只要在其轄境之內,土地神祇的威能最差也有堪比練氣境巔峰的實力,實力強的土地神堪比紫府境。
之所以波動如此之大,主要受其轄境內人口多寡的影響,一個村寨幾百人,一個集鎮可能有上萬乃至幾萬人,懸殊自然很大。
另外,也和其本身業務能力的強弱、人們心中對祂的評價等因素相關。
如果一個土地神業務水平比較糙,大家心里都給祂打差評,那么祂的能力就會偏弱,相反,若都是好評,那么祂的能力就會偏強。
而對土地神來說,實力堪比筑基境紫府境都是次要的,祂可以被打敗,卻很難被殺死,因為祂可以遁地,可以在轄境范圍內瞬移,其轄境就相當于其神國,而且,祂可以隨意出入現世和陰冥世界,所以,幾乎是不可能被擒殺的。
按照相關人士的推演,即便金丹境強者想要打殺祂,最好的辦法也是先把當地居民全部屠戮殆盡,先將祂的“神國”給廢了。
另外,土地神能夠輕松調動一定限度內的炎夏人道之氣,若再有黑風災劫,不用預警后讓人們躲避,而是直接以人道之氣將之擊散即可。
因為土地神的威能比預想中的更強,可以輕易肩負身具的職責,神道司經過討論,取消土地廟中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共存的現象,因為每個的禱祝之念是有限的,村寨人口本來就少,同時供奉兩尊神祇,祂們的實力手段必然比一尊弱很多,與其分散到兩尊身上不如集中到一尊體內。
至于當地的土地神祇到底是啥,就看當地人的公推結果了,是公公就是土地公公,是婆婆就是土地婆婆。
……
四月,除帝都之外,其他縣、府、州、副都等各級城市也依次完成了城隍廟內多位神祇的推舉工作。
比較有趣的一個現象是,除了那些新遷移不久,歷史淵源不深的城市推舉活人成為城隍神祇,那些經歷了一代人以上歲月的城市,推舉出來的城隍神祇基本都是由鬼魂擔任的。
而所有的判官人選則正好與城隍相反,多是由活人擔任,鬼魂任職此神位的很少。
至于日夜游神則基本都是由鬼魂內部競爭而出,因為活人根本對這兩個跑腿送鬼的神位沒興趣,不能當城隍,勉強做個判官也還行,放棄人的身份不做就去做個游神,吸引力嚴重不足。
這一切基本與神道司的構想吻合,他們似乎什么也沒做,在公推的過程中,沒有給出任何暗示或引導,但又似乎什么都做了。
根據統計,人口二十萬左右的縣城隍實力在紫府境中期左右,判官實力在筑基境巔峰,游神實力則在練氣境巔峰與筑基境初期之間。
而人口五十萬左右的府城隍的實力基本在紫府境巔峰,判官也有紫府境初期實力,游神實力在筑基境中期左右。
人口百萬左右的州城隍實力堪比金丹境,判官紫府境后期,游神實力不是筑基境巔峰。
而人口兩三百萬的副都城隍則比州城隍更強一籌,判官都有堪比初入金丹境的實力,游神也都是紫府境水準。
這對神祇而言,只是最基本的東西。
他們的生命幾乎與一城居民綁定,或者說,在成為神祇之后,只要祂不主動作死,只要人們不想祂死,祂基本上就死不了。
土遁、在轄境內瞬移、自由行走兩界、給人托夢等都是最基本的手段,驅散黑風災劫,警惕城內魔人誕生和其他隱患暴露后第一時間發覺并處理,都是其最基本的職責。
……
五月。
帝都。
三心書院。
陳中夏帶著金允兒出現在書院門口,仰頭看著書院匾額,感覺非常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