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學院。
典藏閣。
左側副殿,此殿是專門用來供學員交流討論的區域。
一群學員正在就一個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辯,此刻,正雄辯不絕的學員忽然閉上了嘴,吃驚的站了起來,一臉驚訝道:“啊,姜爺,您怎么過來了?”
姜不苦踱步慢慢走了進來,呵呵道:“剛才看你們抱著一個大球過來,我這心里很好奇,親自過來看看,你們沒意見吧?”
那學員一臉的受寵若驚道:“沒意見,當然沒意見……姜爺,您來坐這,您來坐這。”
說著就要起身把主位讓給他,姜不苦擺了擺手,直接去了旁邊角落一個位置坐下,還對其他起身向他致意的學員抬手招呼道:“別管我別管我,你們接著說,接著說。”
說著,他看了看擺在眾人中間的三個懸殊巨大的球狀模型,問道:“這就是你們抱過來的道具?怎么大小差距這么懸殊?”
坐在主位,正對大門口,也是第一個看見姜不苦起身招呼的那位男生道:“姜爺,這是我們簡單制作的三個藍星比例模型。”
他指著最小那顆和玻璃珠差不多大的小球說:“這是天變之前的藍星,其直徑為一萬兩千七百多公里,我們按照一萬公里縮小成一公分的比例,當時的藍星模型直徑還不到1.3公分的樣子。”
然后又指了指中間那個模型,道:“這是一百年前,星球增長進入停滯期之時的大小模型,直徑剛好超過二十三萬公里,所以這個模型大小是直徑23公分左右。”
最后,他指向那顆直徑超過一米的模型道:
“這是現在的模型比例,自從六十年前開始,星球改變了成長策略,由我炎夏提交方案,每五年激增一次。
新球表面積的增幅開始與我們的人口增幅匹配起來,在今年這次增長之后,星球直徑已經達到了一百零五點九萬公里,所以這個模型的直徑也達到了106公分左右。”
說著他還將那顆直徑只有一公分多的小球放在直徑超過一米的大球旁邊,一種直觀的對比效果就出來了。
向姜不苦簡單介紹了一下三個模型之后,那男生繼續道:
“在天變之前,普通的民航客機速度能夠保持到一千公里每小時的高速,最高速的飛機能夠達到八千公里每小時,而運載量更大的高鐵也能輕易達到三四百公里每小時,極限時能夠突破至六七百公里每小時,而當時的星球表面周長只不過四萬公里,兩地之間最遠距離也不超過兩萬公里,所以,只要有需要,一天只能就能到達全球任一地點。
所以,在天變之前,星球內并不存在什么交通瓶頸,甚至還有極大的富余,再加上瞬發瞬至、全球互聯的網絡,在這樣的模式下,全球一體成為可能。”
“而后,曾經的科技體系崩塌,以高昂代價維持的電報體系越發難以為繼,飛機成為過去式,飛艇的巡航速度降到兩百公里以下,再加上星球的持續擴增,通訊和交通的改變,不僅將不同陣營間心理上和實際上的距離逐漸拉遠,陣營內部也因此出現諸多問題。”
“我們用各種馭獸堅決了部分內部問題,后來隨著飛船的出現,這個曾一度困擾我們的問題似乎已經解決,再加上傳訊符、傳送盒的出現,即便距離十分遙遠,也能瞬發瞬至,即便距離超出了傳送極限,也就是中途多幾次傳送的事,依然耽誤不了什么時間。”
“隨著交通和通訊的解決,不僅陣營內部的隱患被解決,曾經距離越來越遠的不同陣營終于沒有繼續遠離,而是再次開始彼此接近,雖然遠不到天變之前那種狀態,但至少比一百多年前那種幾十年彼此音訊不通的情況好了太多。”
說到這里,男生手指在三個模型上逐一點過,先是點了最小那顆直徑一公分的模型一下,然后是中間那個直徑二十三公分的,最后是直徑超過一米這個。
他的手劃出一條明顯的上揚軌跡,點到第三個模型后沒有停止,反而順著這個軌跡往高了抬。
“若是星球不繼續增長,我相信這個趨勢會越來越好,即便回不到天變前那種去星球內任何一地都能朝發夕至的地步,但也不會造成什么實質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