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初階梯分成模式,歌曲本身過150萬銷量,李睜可得百分之一點五,而唱片分成,過了白金銷量,可分百分之九,加一塊百分之十點五。
財務部統計出來的唱片均價,7塊2角,比寧蘭的唱片均價要低了近一成,這說明,李睜的唱片銷售更多為磁帶,而購買寧蘭的唱片銷售更多為CD,這也反應了消費人群的詫異。
李睜的歌迷更年輕化一些,消費力有限,而寧蘭的歌迷更年長一些。
116萬4千。
扣除百分之一點五,實際到手114萬7千。
這個世界的娛樂行業,唱片公司根據體量需要交固定稅,而個人卻是免稅。
李睜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
96年的百萬富翁,足堪比地球后世的千萬富翁。
蘇婷也分了3萬多的獎金(李睜給的,以及公司給的,加一塊李睜總收入百分之二左右),再加上補貼,一筆拿到了4萬多塊。
而她現在基本工資,也從原本每月300塊,變成了1500塊。
如今的蘇婷,徹底是從丑小鴨變成了小天鵝,助理之中,鶴立雞群的存在,即便是寧蘭的助理馬倩,收入都無法與她相比。
倪厚道升格為資深制作人,單筆獎金拿了近3萬,每月收入提升到了近萬,而且接下來,李睜再出專輯,他享有分成待遇,百分之零點五。
這個薪酬水準,已然超過了原本他在迪美唱片出任音樂副總監,當初她手下四五個歌手,銷量總和不足白金...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還僅僅是起步,大頭在后面。
至今,李睜沒有接商演,代言,而且根據數據統計,單曲的普遍售價,只是專輯一半左右,銷量只是專輯的六七成。
......
“現在寧蘭的商演報價,三首歌12至15萬,流光降到了8萬塊,朝陽最近報價6至8萬,樊星5萬,辰光我估計也就3到5萬,你猜猜,譚光月多少?”
李睜暫時沒有經紀人,蘇婷稍顯稚嫩,倪厚道就先挑了起來,手里拿著一疊厚厚的資料,臉上神秘兮兮的。
公司對藝人的商演報價,唱片銷量,包括新人試水單曲未過及格線,被公司單方面解除合約,都是作公開化處理,只對藝人的具體收入進行保密。
目的就是要刺激與促進,讓歌手之間充滿競爭的壓力與動力。
三線歌手,普遍的商演價1萬至3萬,二線歌手,3萬至8萬,一線歌手,8萬至20萬,超一線,20萬+,一般不低于30萬。
這當中的差距十分巨大,還有很關鍵的一點,這個世界的商演,大多數是不包車馬費和住宿費的,商演的價格越低,占的比重就越高。
“光月,他的專輯,再有一周鐵定破黃金,三月內白金有望,演出商應該會提前給他一個二線報價,5萬塊?”李睜吹著一杯熱乎乎的巧克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