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群戰國時代的武士也沒受過系統的施政經驗,由秀家接管領內后,他們也不用再為村子的施政擔心。
當然秀家為他們保留了名義上的知行數目,方便每年向宇喜多家領取俸祿和進行階級的劃分。
但是秀家認為這么做還不夠,秀家將目光看向了1500石以上1萬石以下的非大名豪族。
他們所有的知行合計大概有15萬石左右,當然,在四國之戰后,這個數字應該還會增長。
再過去,宇喜多家并沒有這么多的收入支付他們俸祿,只能任由他們掌管土地。但現在隨著別子銅山的開發,即便是2成的收入也有10萬貫的收入,相當于40萬石的知行。
秀家完全可以依照1:12的標準回收代管他們的領地,當然在宇喜多家的武士名錄上,他們依然擁有等額的知行,不過不再擁有實際的領地。而土地的所有權將有秀家收回。
以上全憑自愿原則。
當然在這里還要作出區分,首先夏季任務5000石以上的豪族,對于土地的占有欲一定是極為強烈的,因此秀家第一步也只準備要求5000石以下的家族知行奉還,5000石1萬石的豪族暫且放下。
至于其中剩下的部分,秀家準備鼓搗出日本第一款養老金,名為恩撫金制度,用來供養為宇喜多家奮戰至殘的武士。
要知道在當時武士就是依靠搏命為主家生活,主家依靠其功勛給予其金錢或者知行的獎勵,至于武士的生老病死完全不干領主的事情。
這樣一來有世襲領地的武士倒還好一點,如果落下傷病殘疾最起碼還有一口飯吃。
但是如果是沒有知行,依靠領取俸祿而活的武士,在傷殘后就會像沒用的垃圾一樣被時代拋棄。
這就導致在戰場上,這群以浪人為主的武士階級,盡管擁有極高的戰斗實力,但是他們士氣一直不高,因為后面缺乏保障。
秀家打算利用知行奉還剩下的部分幾萬貫錢,作為宇喜多家武士奉金收入的一部分。
依照當時的武士俸祿體系,無地武士平均每年能夠領到折價約35貫不等的扶持米或銅錢。
秀家只需要讓他們每年上交這部分俸祿的15,就能為在人傷病后,依然可以領到過去6成份額的扶持米,這份錢宇喜多家會一直支付到你死去。
秀家相信,如果這個制度真的執行起來,絕對會提高領內武士們的士氣,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背后有宇喜多家作為保障。
x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