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竹子廣泛的生存與太平洋暖流所在的地方,如日本、大陸南方、越南等地。
茶桿竹有著極高的彈性模量,極強的形變能力和材料密度,使得其儲能行達到10千焦公斤。
沒有什么概念是嗎要知道現在化學合成的玻璃纖維才1346千焦每公斤,與此同時秀家所用的水杉和英國長弓所用的意大利紫衫木的儲能密度只有14千焦公斤。
因此,從材料學來說,日本的茶桿竹是s級別的制弓原料,是自然界原始材料最適合做弓的物質。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日本本土有這么好的制弓材料,秀家為什么要去蝦夷砍伐水杉制作木弓
原因就是茶桿竹制做的和弓有著制作難度大、良品率低、容易受潮和不易保存等特點,作為少數精銳武士點名擊殺敵人的武器尚且可以,如果想要大范圍裝備量產是不切實際的。
當然啦,茶桿竹做和弓不好大面積裝備,但是在其頭部插上槍頭作為竹槍確是合適的緊。
這里也糾正很多同僚寫的小說中的常識問題,竹槍對于武士來說確實不是一樣合手的武器,但是確是使用槍搇必須的裝備。
在當時上杉家甚至為了特意訓練足輕使用槍搇,而專門從山陽道采買茶桿竹制作竹槍訓練部隊的記錄。
對于當時的日本戰爭來說,竹槍雖然看起來很破爛廉價,但是對于沒有訓練且沒有著甲的農兵來說,給他們裝備竹槍并訓練他們使用槍搇戰法,實際上是性價比最高的戰斗方式。
俗話說,沒有實踐就沒有資格評頭論足。
在穿越之前秀家對于竹槍一樣抱有偏見,這也是秀家最初打算打造套裝槍的原因。
但是秀家在經過考察之后,發現吉備7國恰恰是茶桿竹主要產地,裝備竹槍使用槍搇戰術及便宜又實惠,最后秀家自然而然的就入鄉隨俗的繼承下來這種武器和戰斗方式。
而秀家最初差人用硬木套裝是的一批長槍也就封存的下來。
秀家讓侍從給立原信久帶的那桿長槍,本是自己差人打造打算給自己使用的,因此裝飾非常華麗。
長槍全長315米,槍頭部分全長8375米,其中槍刃部分5825米,槍套部分1550米。
為了配重和加固,秀家在長槍的尾部套裝了用以平衡的金屬小錘,在長槍木柄的中間有一段大約20厘米的鐵包木。
既然是秀家當初給自己設計的長槍,在裝飾上自然下了功夫的,秀家在槍套、鐵包木上都陽雕著盤龍以為裝飾。
立原信久接過這柄長槍,在院落中直接揮舞了起來,并且當著秀家的面向前使了幾個突刺的動作。
其實大陸挺槍刺殺戰術非常普通,只有一個招式就是突刺,后世影視作品中紅纓槍的各種揮舞都被稱為耍花槍,由此可見并不是槍術主流。
即便有少數挑、撥、劈的動作,也是為了格開對方的兵器,從而完成最終挺刺的最終目的而來。
因此正統戰場搏殺的槍術的挑、撥、劈等動作,其動作幅度都不會太大,哪像日本這樣,挑、撥、劈都成了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