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座的其他人不一樣啊,他們的知行可都在上野呢,上野成為戰場之后,他們又何處可去呢
時間回到昨日一早,天色剛剛微亮,休整一夜的長船貞親隨即命令全軍出擊渡河攻城。
廄橋城西面背靠利根川,北側、東南側都有沼澤作為阻隔,只有南側是一整塊平整的土地。
由于沼澤的限制使得想要從北側或者東側進攻廄橋城都會面臨優勢兵力無法鋪開的局面。
不知道書友有沒有玩過武士之殤中第二個戰役大坂之戰,廄橋城北側和東側各開一個小門,門前的空地就這么寬,想要從這里攻城很有可能被城頭的優勢火力集中點名,就像戰役中你們四面火力點名幕府軍一樣。
再加上廄橋城雖然是一座平城,但是以前的修筑者引利根川與廣瀨川之水圍城形成一圈圈的水堀將整個城包圍起來。
好在在這個時代還沒有經歷過德川氏的增筑,沒有在城南修筑水曲輪門,水堀只有外圍一圈,內圈還是尋常的土堀,不似后世那般喪心病狂。
饒是如此廄橋城還是讓攻城方的宇喜多軍吃了一鱉。
由于地形的限制,長船貞親讓戶川達安領著出云眾負責東側和北側的監視,雖然不需要攻城但是依舊分潤走了自己近2000人的兵力。
在家留駐在利根川西岸的美作乙備,使得實際在城南攻城的兵力只有3500人。
而城內駐守的是由多目元忠所領的東上野眾1200人,以及自己從武藏帶過來的600人,人數相比攻城方雖然沒有優勢但是沒有明顯的弱勢。
在家有多目元忠這個智將指揮,使得攻城的管正利、岡家利兩人吃了很多的鱉。
作為主攻的岡家利,他所領的伯耆眾中雖然是并不打算跟著轉封關東的人,但是其中有很大一批是過去宇喜多詮家麾下米子備的成員,戰斗力還是有的。
再加上秀家給長船貞親的朱雀備,他這只先鋒軍的戰斗力還是很強的。
為了保證可以強攻廄橋得勝,長船貞親也沒有藏著掖著,第一次攻城就直接讓兩只最精銳的備隊出戰,目的就是可以一戰而成。
誰知打了整整1日居然連馬郭都沒有攻破。
由于本丸修筑在緊靠利根川一側,因此在昨日管正利率領朱雀備感到之時城內的守軍就已經發現對岸的敵人。
雖然管正利么有想要渡河攻城的舉動,但是城內的守軍依舊撤去了連接馬郭和城外的半截木橋。
水堀作為在冷兵器時代守備能力非常強勢的一種地形,在日本古紋時期就已經出現,之所以沒有被廣泛的傳播開來主要還是經濟性價比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挖掘水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開挖寬度最強3米,深度3米的水堀,還要連接外面的水道,設置引水道和泄水道,不然河流的水很有可能反向灌城。
以當時的民眾組織能力,想要挖掘這么多的土方量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有這個能力還不如上山依托山勢修筑一圈圈的城丸,梯次阻擊敵人來的經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