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義智和景轍玄蘇在一旁安撫著朝鮮使者,他們托詞是寫這封國書的人用詞失誤,他們愿意將“閣下”改成“殿下”,并將“方物”改成“利幣”,但是對于兩段刪改并不同意。
特別是“入朝”部分,景轍玄蘇解釋說“入朝”乃是“入朝大明”的意思,是想要讓朝鮮帶著日本去拜會大明,并沒有他們所想的“入朝日本”的意思。
但是這些話顯然是在湖弄人,就算是這個意思,第二段末尾的兩句話又作何解釋呢
“一超直入大明國,易吾朝風俗于四百州”又作何解釋呢
也許是看到秀家就在邊上,讓他們不好繼續湖弄這幾個朝鮮人,因此宗義智以國書已經宣讀完畢,請秀家向下去休息,接下來的商討交給他們來負責的理由,招呼秀家離開。
秀家正看著一出好戲呢,怎么可能舍得離開,朝鮮話雖然聽不懂,但是其中挑選出的關于國書中的漢語卻是真切的聽得懂的。
可是對面爭來爭去就是那么幾句話,漸漸得讓秀家覺得索然無味起來,便決定給他們加一把火。
秀家舉著國書,用純真的直隸地區漢語說道“最爾小邦,既已來朝我國,自當有從屬之態。
現國書以宣,自當將關白殿之意帶回給爾邦國王,讓其整軍備戰好為前驅,屆時明國400州拿下,關白殿下的賞賜定然少不得你們的,何必再這里呱噪。”
這里要做一下解釋,秀家說的是直隸官話,實際上就是吳語。因為明朝建都于南京,朱棣遷都北京之后,京都周圍的衛所及其親屬多前往北京,再加上官員、商賈、富戶的遷移,使得在明朝南北直隸說的都是以吳語為官方語言。
有興趣的書友可以搜索一下我國歷代官話的歷史,以及現在普通話的起源。
朝鮮官員聽不懂日語卻是聽得懂吳語的,因為這是現如今明國的官方語言。
當秀家將秀吉將要侵朝的意圖如此坦然的公布出來之后,竟然一時之間將朝鮮使者三人嚇得語塞。
在一旁宗義智聽不懂秀家說的話,但是景轍玄蘇聽得懂啊。他也如朝鮮使者一樣愣在了原地,他知道當秀家這話開口之后,自己這邊兩邊湖弄的計劃,徹底沒戲了。
甚至他已經做好準備,接受朝鮮使者的責問了。
但是出乎他預料的是,那個副使金成一一如既往的火氣很大,在反應過來之后便欲與秀家爭辯,卻被正使黃允吉和書狀官許筬g按住。
兩人在金成一耳邊耳語幾句,好不容易將其勸住,最后是正使黃允吉出面,努力穩定住情緒,從秀家手中接過國書。
在兩人交接的時候,秀家還特意按住了將要離去的黃允吉,繼續用吳語說道“回去之后告訴貴國君主,好好整軍備武囤積軍糧,到時候到了明國可得有你們帶路。”
這話聽得黃允吉腳下一軟,差點摔倒在秀家面前,最后還是秀家堪堪將其扶住。
秀家這么做不是真的想要朝鮮人做向導,他是希望能通過自己這個身份的人的聲明,讓對面的明國和朝鮮重視起來,能夠整軍備武應對即將到來的日本軍隊,可別像歷史上那樣一觸即潰了。
也只有讓秀吉在朝鮮吃到了苦頭,才會讓他真正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徹底放下那與實力不切實際的野心。
秀家的任務至此已經結束,讓宗義智和景轍玄蘇好好招待三位朝鮮使者之后,自己便動身前往京都,他還要參與不久后天皇對自己的進封儀式。
秀家不清楚后面宗義智和景轍玄蘇與朝鮮使者談了什么,只是后來聽說這三個朝鮮使者連秀吉還的禮物都沒要,當天夜里就聯絡當地界地的明商,乘船逃回朝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