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賽前準備得多么充分,一旦踏入茫茫戈壁,賽場上的實際難度會遠超所有人的想象,這種艱難是任何訓練和準備都不足以抵御的。
頭一天的路程,學員隊伍里體質較弱的于敏就達到了極限,由于哮喘病復發而被醫療車帶走,提前結束了旅程;而其他人腳上都磨出了血泡,腰腿疼痛到無法支撐……
但沒有人選擇放棄,這些社會精英們都有很強的意志力,這種時候能夠依靠的就只有意志力了。而且大家都是經過商海搏殺走出來的,誰也不愿在任何競賽中輸給同伴。每個人都相信,只要有堅持下去得信念,就沒有走不出的戈壁。
旅程進行了一般,等學員們腳底的老繭愈合結痂,大家都適應了戈壁干燥寒冷的空氣,所有人的步伐都變得矯健起來,原本要走兩三天的路程,后面大家越走越快,用一天就走到了。
在徒步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間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令人感受沉思人與人之間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和純粹。在茫茫沙漠體會天地之間的那種開闊深遠,在歷史遺跡中體驗文明的廣大博大,讓所有學員們的視野與眼界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絲路之旅”就像一個催化劑般,使這些社會精英們通過戶外徒步探險,體驗身心合一、精神升華。
所有人都在這個旅程中收獲了震撼,收獲了思考,也收獲了友誼。
只不過,就在旅程即將結束的那段戈壁步行中,任平生和大部隊走散了。
......
從堿泉子到河倉城的這段路程,要經過一片漫長的、長達50公里的戈壁灘,這一路上除了鹽堿地、和戈壁外,就是一片片連綿不絕的沙漠,連胡楊林都不見蹤跡了。
在這單調的沙漠之中,偶爾可以看到一到兩個像巖土般凸起或凹下去的地形,這些巖狀地形有的像城墻,有的像土堆,還有的像獅身人面像,矗立在沙漠之中,十分顯眼。這其實是一種風蝕作用下的地貌,由于沙漠戈壁常年在強風的風蝕作用下產生的磨蝕效果,被稱作雅丹地貌。
這段路程上,沙丘中偶爾出現的雅丹地貌,無不讓所有學員們為之驚嘆,每看到一處嶄新的雅丹,便有人上前合影拍照留念。
一開始行程都很順利,學員們在前面幾天的徒步中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雖然腳下踩著軟軟的沙子,眼前一片黃燦燦的都是沙丘,但大家在帶隊教練的引路下,有序地排成長隊行進,一邊走著,一邊還相互談論著、說笑著。
從敦煌歷史博物館請來的歷史學家告訴學員們,走過這片沙漠的話,本次的“絲路之旅”就接近結束了,前方就是這次比賽的終點——玉門關了。
玉門關是漢代至魏晉時期(公元前104年至公元420年),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最后一道邊防線,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域的北道關口,古代西域的和田美玉源源不斷的經此關輸入中原,故稱“玉門關”。
臉上刻著深厚的風霜痕跡的歷史學家指著遠方道:
“大家都聽該聽過'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句詩,詩里寫的情景就是在玉門關,當年這里也是漢朝與外敵交戰最為激烈的地點之一。”
老大哥馮論抬起這些天被曬得黝黑的臉龐,笑著道:
“不好意思,我念書的時候,只記得那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現在我只想著喝喝葡萄美酒,一點都不想醉臥沙場,太涼了,會感冒的。”
眾人都被馮論的幽默給逗笑了,戈壁里的天氣特點就是晝夜溫差大,日間最高達22℃左右,夜間低至-6℃。這些天在戶外過夜是,大家都把帳篷系的緊緊的,鉆入鴨絨的睡袋睡覺,但還是有不少人感冒了。
任平生沒有笑,他眺望著一望無際的黃沙,腦中卻想起了另外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