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機器人的生產許可終于下來。
時間轉瞬即逝,沒過多久,賀建強就物色好了一塊地皮,準確的說是一間廠房,這里位于GA新區的GA工業園區里面。
工廠所處的位置處于工業園區的后端,選擇這里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太靠里面,周圍的廠房短時間內不會租出去方便以后擴張。
而且因為整個工業園區才剛建成沒多久,正在招商階段,價格有很大的優惠。
楊宇也得承認,這點才是他選擇這里最主要的原因。
好了,言歸正傳。
雖然第一批訂單要還有幾個月才能交付完成,但是還是有一部分的尾款已經打入聚能電池。
由于楊宇先前和比亞D商量過,所以前期的利潤可以優先劃給零重力使用,只要在最后尾款的時候扣除掉比亞D自身的利潤和前期墊付用于擴張生產線的錢就行。
所以在第一筆尾款到賬之后,楊宇迫不及待的把這筆錢轉到零重力,大概在2.5億左右,這里不得不說,有自己的產品銷售真的暴利啊。
要知道,這批總價高達10億左右的產品,其中的利潤高達百分之七十。雖然前期也投入了好幾億,但那都是提前就計算到股份里面的錢。
公司還在那里,并不會貶值,只要工廠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就可以賺到更多的利潤。
后續的所有支出都只需要用于公司日常維護,以及人工和材料的費用,再加上這款電池超低的成本,所以才能有這么多的利潤。
至于有人說他們惡意提高價格,則根本就不存在,畢竟他們只是生產成本較低,但是價格也就比市面上的電池高那么一點點而已。
要知道世界上的很多產品,其實生產的成本都很低廉,但是價格往往就可以翻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都有,比如某些化妝品、藥品,那才叫黑心。
這樣一對比,他們簡直的業界楷模。
拿到這2.5億的資金之后,楊宇立馬讓賀建強在工業園區拿下好幾個廠房,并且購買用于制造生產線的材料。
不過制造生產線實在太過繁瑣了,楊宇立馬想到一個辦法。
雖然系統沒有提供人工智能,但是那只是相對于有意識能夠自主生產和行動的個體,但是還是可以制造一些只需要命令就可以執行的半智能程序。
所以楊宇馬上想到了制造這樣一批可以按照自己設定好的程序和要求來辦事的機器人。用于生產線的制造和組裝。
就這樣,楊宇花了1000多萬再次訂購了一批用于制造機器人零件。
當然,這些機器人和拳擊機器人是完全不同的,不需要那么大的體型,也不需要外殼,所以成本低了很多。而且訂購的數量較大,價格自然就下來了很多。
比如楊宇第一臺機器人,因為訂購的數量太少,所以整套下來都用了一百多萬。而如果成了規模之后,估計完全可以降低到80萬左右。
這還僅僅只是因為在外面的工廠訂購,所以需要的成本太高了。而如果使用的是楊宇的機器人生產線生產則完全可以把這個價格降低到20萬一臺。
就這樣,沒多久材料先后到了,楊宇在自家小別墅的車庫里面組裝起第一臺機器人。
“啟動!”
導入最后的OS,楊宇命令面前的全身滿是線路的機器人啟動。
工程01號機器人啟動....
開始自檢...
動力結構自檢...
自檢結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