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二級解鎖理論知識其實并不多,但是技術資料涉及的太多了。
看起來都是各種完整的技術,但是每項技術又涉及到各種分支技術。
但是楊宇想要解鎖三級技術的話,并不需要所有的東西都造出來,而是只要考核理論知識罷了。
理論知識達標,就代表著楊宇對這些技術用到的理論已經了然于胸,可以去理解和制造這些技術的成果。
比如楊宇當初初級和一級也只是理論達標,并不是什么技術都造出來成品。
不過駕駛技能就不一樣了,除了初級的那些交通工具外,1級出現的機甲和艦艇等武器都是必須學會的,特別是機甲,楊宇是達到了很高的程度才能通過的。
打個比方就是,通過一級考核解鎖二級的楊宇現在最起碼可以直接上手大型機甲,只是技術相對來說不是很熟練,只要經過2級的駕駛技術的磨煉,各種大型機甲都可以熟練的駕馭。
而J方的那些機師,如果沒有楊宇提供的強化劑來配合訓練的話,以后就算楊宇生產出大型機甲,特別是飛行機甲太空機甲,也只能是干瞪眼。
不是不能駕駛,只是操作起來相對小型機甲會更加笨拙。
用楊宇的話來說,沒有強化劑,除非天生身體素質很好的人,其他人就算經過訓練最多也只能達到駕駛普通大型機甲的地步,而且還是不熟練那種。
為此楊宇把駕駛機甲的技術進行設定,暫時把機師的技術分為9級。
I、H、G級對應駕駛小型戰斗機甲的技術,F、E、D級代表著2級解鎖的機甲所需要的駕駛技術,C、B、A級代表的是3級解鎖的機甲所需要的駕駛技術。
楊宇目前屬于F級。
至于4級系統技術解鎖之后的機甲已經不是完全由鍵盤檔桿控制的機甲了,那時候會逐漸用神經連接系統替代繁瑣的按鈕檔桿操作模式,從而控制機甲進行戰斗。
4級估計50%的操作要被神經連接裝置代替,5級可以達到70%,特級更是能夠達到90%的地步!
至于為什么沒有100%,楊宇覺得也許可能是楊宇得到的系統的技術不達標,或者是剩下的10%觸碰到什么禁忌才被限制。
言歸正傳,當時資料解鎖之后,楊宇并沒有認真的看各種子技術,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然后就把首要的目標放在了生物強化技術上面。
直到現在,楊宇想找到新能源來代替傳統化石燃料,才抱著也許系統能夠解決的心理再次看向其他技術。
首先楊宇排除了機甲技術上面,畢竟已經很清楚了,機甲的能源是電能,用能量塊來功能。
而空天兩用雙動力推進技術在大氣層能的推進原理是使用渦扇動力,太空中的動力又轉換成離子噴射動力,全程都沒有用到任何燃料推進。
那么楊宇覺得最有可能能夠解決這個技術,也只能是在火箭技術上。
控制著虛擬屏幕打開中小型以及重型火箭技術的相關資料之后,出現在楊宇面前的是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各項技術。
有用于火箭外殼制造的抗高溫陶瓷金屬技術,還有高強度內核技術、半智能控制OS、火箭發動機技術、納米級晶體傳感器技術、燃料倉技術、分級火箭設計以及一些其他的技術的等等。
而在火箭燃料推進技術這里,楊宇最終還是失望了,因為他看到的都是些傳統燃料技術。
很多人都知道,運載火箭是用煤油、酒精、偏二甲肼、液態氫等作為燃燒劑,而用硝酸、液態氮等提供的氧化劑幫助燃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