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上把燃燒劑和氧化劑通稱為火箭發動機的燃料或推進劑,楊宇看到的技術就是這些。
因為受到藍星的引力影響,除非是在外太空,可以用矢量推進器來作為動力。
但是在行星內部環境下,巨大的引力會讓矢量技術的動力產生的作用基本忽略不計。
就算是機甲的離子噴射推進技術產生的推力比現有的離子噴射推進器的推力強很多倍,但還是無法突破這個難題,只有在外太空無重力環境下才能發揮出超強的動力。
除非以后有更加強大的離子噴射推進技術或者其他的推進技術。
不然要想把火箭送到太空的話,所用到的推進動力都離不開燃料和燃燒劑。
就在楊宇有些失望打算放棄決定以后自己研究的時候,突然楊宇發現在燃料技術的最下面還有一個按鈕。
上面寫著”衍生技術”四個字。
看名字就知道,應該就是為了實現燃料技術而無意研制出來的衍生技術。
點開一看,楊宇發現里面有好幾項基礎,其中有一項叫”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
看到是燃料技術,但是又沒有出現在之前火箭燃料清單上,楊宇覺得可能是技術不太成熟或者對火箭發射沒有用,所以才被放棄的技術。
抱著好奇的想法,也有帶著一點點期待里面有解決內燃機的新能源技術的想法,楊宇點了下按鈕。
進去之后,楊宇仔細查看技術的介紹文檔。
隨著文檔的深入,楊宇激動的發現,這項技術簡直就是天生為內燃機而準備的。
介紹是這樣的,所謂”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生物能經過一系列加工之后生產出來的一種水合物燃料。
可燃冰知道吧,那也是一種水合物燃料,呈現白色固態狀。
而”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則是用一種特殊的植物的果實加上水和一些催化劑經過密閉高溫高壓的反應,最后生產出來的一種呈現為淡藍色液體的燃料。
并且穩定性很強,不易揮發,一旦制成就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的穩定狀態,就算是在空氣中也能維持很久而不會被氧化分解。
只有經過燃燒才能被分解成水和少量的氫氣還有二氧化碳。
當然相對化石燃料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這種”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所以才被放棄作為火箭的燃料。
原因就是這種”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的密度很高,導致燃料很重,幾乎是其他燃料的三到四倍的重量。
要知道,火箭的發射本身燃料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而”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這種燃料如果用到火箭發射上的話,除非發明一種推力更強幾倍的發動機,不然根本沒法使用。
不過這種”生物能水合物燃料技術”的優點還是很強的,根據資料顯示,用于生產這種燃料的植物的培育并不難。
并且,這種植物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