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是制造和發射小型太空艦艇。
當空間站建造的差不多的時候,楊宇就會開始這一階段。
系統提供的小型太空艦艇有兩種類型,第一種的發射的方式和傳統火箭發射方式不一樣。
既不是如航天飛機用火箭發射,也不是像飛機一般直接從地面起飛,而是介于兩者之間、
發射原理是用真空軌道加速到一定速度之后,把飛船當做子彈一樣從真空軌道發射出去。
從而利用巨大的慣性沖向空中,隨后用捆綁在飛船尾部的火箭助推器繼續保持這一速度沖向太空。
當飛船進入低軌的時候,火箭推進器再進行回收,以達到獲取巨大推力同時,還能節省燃料的目的。
而飛船在太空使用的動力則是離子推進器,需要攜帶一部分的核心能量塊。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缺陷,楊宇并不打算用這種方式進行。
比如,這種飛船需要的火箭推進器很大,燃料也需要很多,而且載重不高。
因為還要為飛船的降落的時候所用到的推進燃料和最后階段沖刺所用的燃料預留載重。
所以,實際的載重雖然比傳統火箭大,不過相對第二種要差得多。
而且,這種飛船需要加速到很快的速度來達到一定的慣性。
雖然達到減少燃料的目的,但是乘客必須至于減壓艙休眠才能克服加速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壓力。
而且,不僅僅是乘客需要克服這種突然進入空氣中巨大壓力,飛船的骨架個外殼的要求也要更高。
而第二種小型太空艦艇的發射方式相對來說要好的多。
第二種小型太空艦艇不是用燃料發射,也不用火箭助推器,而是用一噴電噴技術和離子推進技術結合的雙動力推進引擎來實現。
原理和機甲用的空天兩用推進器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把渦扇動力換成了電噴動力。
這種電噴動力是通過超高壓的電流去電離壓縮空氣從而參數巨大的動力,而渦扇動力的原理也是利用空氣和超高速的扇頁帶動空氣產生動力。
兩種動力方式各有有點,渦扇動力用到的電力較少,參數的動力較小,所以適合用來給機甲提供飛行動力。
而電噴動力,聽名字就知道用到的電力很多,差不多是渦扇動力的5倍左右,適合給大型飛行器提供動力。
這樣的動力方式可以讓小型太空艦艇在從真空軌道發射出來的時候開始持續給飛船提供動力。
因為不用燃料,盡管速度相對第一種慢一點,但是只要帶的電力足夠一樣可以突破第一宇宙速度把飛船帶向太空,隨后再轉為離子推進。
而且因為這種小型太空艦艇用到的是電能,可以用核心能量塊來代替。
按照機甲核心能量塊的標準來說,一塊0.5立方的核心能量塊就可以帶動100多噸的機甲高速飛行十幾個小時,如果是戰斗的話也能使用兩個小時左右。
由于不用攜帶太多燃料和助推器,這種小型太空艦艇的凈重可以下降到兩千噸左右,就算加上滿載的載重也就三四千噸。
想要帶動這么大的艦艇持續飛行十幾個小時最起碼的四五十塊,僅僅只相當于25個立方而已,相當于占據2*2.5*5的位置。
對于艦艇來說,九牛一毛。
就算在加上攜帶的壓縮空氣,也還能搭載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