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負責通訊的船員接通地面。
“地面指揮中心,蠻牛號,一些準備就緒,請求出發。”
“地面指揮中心收到,準許出發,祝你們一路順風。”通訊器里面傳來楊宇的聲音。
“蠻牛收到...”
“滴...”
“蠻牛號主引擎啟動,轉向引起啟動,左舵30,上舵70,坐標方位49,目標小行星帶,起航!”
隨著張軍一聲令下,‘蠻牛號’拖運飛船尾部巨大的八發大型粒子噴射引擎全部啟動,隨后噴射出無數的藍白色的粒子光流帶著蠻牛號開始加速。
一瞬間產生的巨大推力,讓飛船上的人都清晰的感受到。
‘蠻牛號’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快就脫離了藍星軌道向著預定方位航線。
過程中一直持續加速。
當前引擎功率80%加速,當前速度10萬公里每小時
“速度20萬公里小時...”
“速度30萬公里小時...”
.....
速度越來越快,飛船上的所有人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是因為這時引擎功率太強,飛船又太小,強大的動力所參數的壓力才會這么明顯。
如果大型的飛船的話,配備的引擎和船體的搭配都會很合理,就算加速到光速在外太空都不會感受到那么明顯。
隨著速度越來越快,終于。
飛船傳來一陣提示音。
“速度60萬公里每小時,已達到預定速度,關閉主引擎,轉向輔助引擎保持靜默。”
“呼..這壓力雖然比不上從藍星地面起飛的壓力,但也讓人不好受啊!”一位年輕航天員小伙舒了一口氣之后說道。
“你小子...匯報數據情況!”航天員剛想說話就被張軍打斷。
“是!”
“量子通訊連接正常...”
“衛生系統正常...”
“引擎自檢正常...”
“重力環穩定..”
“核反應堆輸出穩定....”
“恩,繼續監測,蠻牛號飛行穩定,大家想必也都累了,老方,你安排一下,按照排班輪流派人在艦橋監測,其他人先去休息。”
飛船正常,張軍也跟著舒了一口氣,不過由于太空情況多變,雖然有飛船的雷達和系統檢測,但不放心的他還是安排了人輪流在艦橋檢測飛船數據。
這一次的任務距離實在是太遠了,要知道小行星帶可是在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
而藍星到火星的最短距離,也就是和火星處于太陽系軌道的同一個正向方位的時候,有5500萬公里。
最遠有4億公里,也就是藍星和火星處于太陽系軌道的相反方位正對距離。
就算整個小行星帶全面覆蓋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從藍星到最近的小行星帶也有1億多公里。
算上加速和減速的時間,一個來回要二十多天,而且進入小行星帶后,就算是在外圍找到合適的小行星,一切順利的話整個任務行程所用的時間也要一個月出頭。
而這過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就算飛船的控制系統很全面,雷達探測系統也很強大。
但是,有些工作還是無法全部被機器取代的。
畢竟,飛船的系統又不是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