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牛號的起飛并沒有做什么隱瞞,所以自然被其他國家給看到了。
不過,對于蠻牛號的起飛他們并沒有過多的關注,盡管這艘飛船的外星和其他飛船不太一樣。
但是這幾年兔子和零重力像下餃子一樣一艘一艘的飛船下水,早就讓這些人感到麻木。
他們最多也就以為是另外一種新型飛船下水而已,這些年來零重力的新型飛船早就不限于‘精衛號’一種。除了‘精衛號’這種科研飛船外,其他型號的飛船也有好幾種。
再加上蠻牛號的樣子實在不像是什么戰斗艦船的樣子,所以蠻牛號的首飛雖然也引起一番報道,但沒過多久熱度就下去了。
這也正是楊宇他們所希望看到了。
兔子和零重力一直做事的風格是,先做后說,在楊宇他們看來如果蠻牛號順利從小行星帶回來。
小行星的事情想隱瞞都隱瞞不了,到時候再公布也一樣。
...
藍星太空軌道上。
蠻牛號剛剛順利突破大氣層來到外太空。
由于蠻牛號是首飛,所以該有的一些檢測工作還是要進行一番。
要不是這些年來飛船的建造技術早就成熟,再加上蠻牛號各方面數據和設計沒有任何一點偏差。
上面根本不可能讓第一次出航的蠻牛號這么快就出發,最起碼也會先測試一段時間。
不過,好在蠻牛號滿爭氣,不僅在地面檢測數據和設計數據一致,就連起飛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參數都沒有一點脫離預定數據范圍。
這就代表,蠻牛號是一艘完全達標的飛船,可以確定量產。
當然,肯定會有人說這樣未免太過草率。
但目前的檢測手段早已不是以前的那種程度。
來自系統提供的大數據的分析系統檢測數據的精確度早就超過人工。
像是現在的任何飛船、設備、等等,只要嚴格按照大數據分析系統的檢測方案進行。
如果沒有數據偏差,那么真實情況的偏差最多不會超過0.0001%的偏差比。
把大數據取代人工表現的淋漓盡致。
“核裂變能量穩定輸出~”
“通訊信號正常~”
“主引擎工作正常..”
“輔助引擎工作正常...”
“重力系統正常...”
“逃生裝置檢測完成...正常”
“物資再次確認完全....”
...
“張軍同志,蠻牛號出發前常規檢測結束,是否出發.”蠻牛號艦橋內,副領隊方祥嚴肅的說道。
“方祥,你也不用叫我什么同志,接下來我們大家都要要一起在這艘飛船上生活一個多月,你這么見外我會不好意思的。直接叫我張軍或者老張就行。”軍人出身的張軍的說道。
“那好,我就不客氣了,我也不喜歡這些客套。用你們軍人的話來講,我們接下來就是戰友了,在這茫茫宇宙中,我們這20個可是要互相依靠的。哈哈”方祥看了周圍的航天員大笑著說道。
其他航天員自然聽到了,紛紛露出友善的笑容。
“那好,向地面匯報,蠻牛號,準備出發。”張軍下令。
雖然氣氛不錯,張軍雖然也想和大家聊聊,不過反正在路上那么多時間,到時候有的是時間了解。
“是!”眾人應聲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