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藥一方而已,當不得如此大禮。”
“一字亦可為師,何況傳家方藥乎?”
李子不依,身上發力,執意要下跪。
周秦川坐在地上,腿腳使不上勁兒,扶得異常吃力。
而旁邊的小濟,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沒有勸解的意圖。
古人拜“天地君親師”,對待“師”,行跪拜大禮,那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周秦川倒也不是不能受李子大禮,只不過剛才扶那一把完全是下意識的,要是對方一使力自己就收,豈不是太過虛偽。
“李子,你在醫館尚未出師,總不想讓此事弄得人盡皆知吧?”
周秦川低聲道。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換個說辭。
李子聞言抬頭,扭頭看了看吳大三人:
“周大哥說的是,咱們換個地方。”
做為醫館學徒,雖然李子此時尚未進入旁聽診病,記錄抄方的階段,也就是說,他現今還沒有固定的老師。
但不論如何,總是醫館弟子,擅自在外另行拜師學藝,算是大忌。
想得更遠一些,在他未能自保之前,若被人得知,得了一張治骨傷的效方,下場不會太妙。
此地讓人不放心的,就是吳大三人。
在李子心中,拜師學藝什么的,需得避開他們。
當下不由分說,沖小濟使了個眼色,兩人一左一右扶起周秦川,向遠處遁去。
末了,小濟還回頭交待了一句:
“吳大,我們扶兄長出恭去,就不在此敗你們的胃口了。”
良久,吳大三人吃飽喝足,等得有些不耐煩了,才見周秦川他們姍姍來遲。
“小濟,你們這恭出的,不會是拉脫氣了罷?”
吳大的一個伴當撮著牙花子問道。
小濟卻不賣他的帳:
“有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別忘了,這肉是從哪兒來的。
我兄長腿腳不便,多花些工夫不行啊?”
吳大用手肘輕輕拐了下這個沒眼色之人,賠笑道:
“周小兄弟,不會是初到此地,水土不服罷?”
他這話問的沒毛病。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平頭百姓,很少出遠門,換個地方,水土不服導致的上吐下瀉十分常見,為此送命的也大有人在。
是以常年奔波在外之人還想出了個土法子。
取家鄉泥土,多是灶心土隨身攜帶,初到一地,取土溶于當地水中,待土沉水清,先飲此水,再進飲食,可免水土不服的病患。
“無妨無妨,多謝吳大哥掛懷,不過是貪看夜色,讓兩個小兄弟扶著我逛了逛。”
周秦川笑著解釋一二。
剛才他們三人到了無人之處,李子先是拉著小濟做見證,規規矩矩地給周秦川行跪拜大禮,口稱“老師”。
然后小濟自動退避,方便他二人授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