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大夫和病家之間的關系,按后世的說法,叫做醫患關系,非但不緊張,還稱得上融洽。
鑒于大部分人都是文盲,面對讀書識字的郎中多少都有敬畏之心,遵從醫囑什么的做的都很到位,即便藥方不對癥,沒有治好病,也很少會找郎中鬧事。
而醫家這邊,醫者父母心是郎中們的理念,盡力解決求醫者的痛苦,是醫館的行事準則。
至于診金藥費,窮苦人家若是一時不趁手,還可記在賬上,慢慢償還,醫館并不會催逼。
而患者病好之后,感念恩德,也很少有賴賬之人。
當然了,以上所說,都是建立在本鄉本土,相互熟識的基礎之上,若是外鄉人,醫館也不會那么傻,總會留個心眼。
比如此刻,就有健婦不時進來查看,想來既是看蘇幼蓉的病情,也有監視周秦川兄弟倆的意味。
“怎么樣,找到什么沒有?”
趁著健婦不在,周秦川趕緊問小濟。
剛才他把蘇幼蓉的包袱丟給小濟,讓其查找一番,若有銀兩,也好拿出來付賬。
女人的包裹嘛,難免有些貼身衣物,周秦川不愿粘手,以免事后又被視為登徒子,至于小濟,還沒發育呢,就沒有這層顧慮了。
見小濟學著他的樣子聳肩搖頭,周秦川暗自吐槽,這小娘子還真謹慎,包裹里一兩銀子都不放,看來全都貼身藏著呢。
這下沒辦法了,總不可能讓小濟去搜身吧,他就是年紀再小,怕也不能做這種事。
算了,既然沒人催討診金藥費,那就等此女醒來,讓她自己會賬好了。
見此時蘇幼蓉呼吸平穩,臉上的酡紅漸漸褪去,看來病情已有起色,周秦川放下心來,隨即只覺腹中饑火難耐。
昨晚一夜未歇,今晨又是一路背著人疾行,肚中那點食兒早沒了蹤影,當下決定伙同小濟出去找點吃食。
包袱里是幾塊又冷又硬的干烙餅,雖說可以就著醫館的爐火烤熱,但忙碌了一夜,周秦川還是想吃點熱乎的,帶著湯汁的。
諸如湯餅(面條)之類,也花不了幾個錢,吃著也爽利。
不想到了醫館門口,被幾個小廝極其客氣地攔住了,知道兩人要找吃的之后,表示愿意效勞,想吃什么,他們自會去買了送來,兄弟二人只管付賬就是。
又或者留下一人照顧送來就醫的小娘子,另一人出門上街亦可。
周秦川知道這是醫館對自己二人不放心,一開始還有些氣惱,明明那叫蘇幼蓉的女子還躺在病床上,有甚好擔心的。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三人在此地乃是陌生面孔,誰也不知道他們的來路,若是放任他兄弟二人就這么走了,而蘇幼蓉醒來又沒錢付賬的話,醫館豈不是就虧了。
想來之前醫館吃過這種虧,故此如今才這么謹慎,倒也無可厚非。
醫館如此做派,就是一向對銀錢大條的小濟也有了不對勁兒的感覺,他知道自己兄弟二人所剩不過二三十文錢,泰半付不起這一趟跑醫館的費用。
小姐姐的包裹里又是分文沒有找到,終歸年紀小見識少,小濟這就以為三人都山窮水盡了,從小融在骨子里的江湖義氣又冒了出來:
“兄長,要不,把你送我的那把寶刀拿去當了罷。”
“胡鬧,不成!”
周秦川一聽就來氣了,自己帶來的這兩把刀當得么,說句不謙虛的話,那都是削鐵如泥,重金難求的寶貝,真要拿去當鋪,不論死當活當,掌柜伙計只要有一個人眼睛不瞎,那就再也別想贖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