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啊。”
周秦川咽下嘴里的面包,開始盤算要價幾何合適,不想大堂處傳來了哭鬧聲。
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近,很快,一個約莫五六歲,梳著總角的稚童跑進了院子里。
接著,一個小媳婦緊隨而至。
“娘,我要吃,我要吃。”
童子眼睛直愣愣地望著從爐子里取出來,已經堆在一起的面包,大喊大叫地撒潑耍賴,又哭又鬧,活脫脫的熊孩子一個。
周秦川思緒隨之被打斷。
先是被這稚童吸引,感嘆熊孩子不惟后世所有,大明同樣也不缺。
既而心里很是傲嬌,看到沒有,這才第一爐啊,就有人主動上門了。
不錯,有這香味兒四溢,連廣告都不用打了。
村子離客棧并不遠,要是有微風助力,一旦成功開爐,估計泰半村民都能聞到香氣。
此地臨近運河,村民們除了種田,還能找些活計做,手頭并不緊,想來愿意嘗個鮮的人還是有的。
沒錯,周秦川的面包,一開始他瞄準的對象,并不是來往過客,而是毗鄰的這些村民。
對于他們客棧來說,一開始的過客終究人數不足,難以把量做起來。
村民們就不同了,這個村子少說也有百余戶,論人數怎么也上了六百口,算得上一個不小的市場了。
只要面包做得夠好,相信打開局面不難。
加之面包攜帶方便,松軟可口,不易霉變的特點,不僅是行人攜帶干糧的首選,也是村民外出干活時自帶吃食的好選擇。
相信之后的重復購買率是不會低的,如此一來,僅靠面包一項,即能讓客棧擺脫關門倒閉的局面。
“王氏,你...你怎跑到我們后院來了,不是讓你稍候片刻,一會兒就送出去的么?”
東叔迭腳責道。
“東叔,這個須怪不得我,要怪就怪你們這吃食太香了,別說小孩,就是我聞了都忍不住想吃。”
小媳婦捋了把垂在額前的頭發,眼睛四下一掃,最后同樣定格在那堆面包上:
“開個價吧,這東西幾文錢一個?難得我孩兒愛吃,一次多買些給他做零嘴。”
幾文錢?東叔有些難以置信,烙餅不過一文錢一個,面包這勞什子東西,就值得幾文了?就算是兩文,也翻了一倍了。
“三文,三文錢一個,嬸兒。”
周秦川尚在按照大學里所學的計算成本呢,蘇幼蓉就搶先把價給說了。
“三文?倒是不便宜,不過就沖這香氣,也算值了。”
小媳婦點點頭,沒有討價還價,就這么認同了價錢:
“你們先拿一個...對了,這叫什么?”
“面包,嬸兒,我們叫它面包。”
“面包?倒也形象,你們先拿個面包給我孩兒,讓他先吃著,我這就拿錢。”
三文一個?
價錢三倍于烙餅了,東叔知道這玩意兒是發過酵的,看著大,其實份量恐怕還不及烙餅。
一文錢的烙餅都有賺頭,三文錢的面包賺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