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
到得大帳前,小七飛身下馬,在門口站定后,喊了一聲“大人”。
“小七罷,快進來。”
里面很快有了回應,聲音謙和,溫潤如玉。
小七得了首肯,這才一掀門簾,鉆了進去。
“怎么樣?那里有消息了沒有?”
大帳正中,有一案一幾,案后坐著一個中年文士,五綹長髯,算得上個美男子。
身上不是儒衫長袍,而是與民夫一般的短打扮,頭上還有頂草笠未摘。
“大人,那位娘娘似乎還沒有結束省親的意思,仍賴在泰安不肯走。”
小七恭謹地答道,待徐有貞示意后,方才繼續道:
“不過那位殿下年歲雖小,倒是活躍異常,經常帶著護衛在泰安附近跑馬遛狗,看他那性情,要不是年紀實在太小,恐怕早帶著人進山打獵了。”
“嘿嘿,看來咱們這位新晉的正宮娘娘,是鐵了心要在泰安呆下去了。”
徐有貞冷冷一笑之后,又問京師的情況如何。
小七知道他想問什么,答曰:
“大人在京師的都察院同僚,已經有人上書,說太子年歲漸長,已經到了開蒙的時候,不可再任性在外了。”
徐有貞聽了,手捋長須,暗自得意。
這種事兒他都不用出面,自然有人友情助攻,只要有人開頭,其后自會有人不斷跟進。
這種占據大義,絕無后患的柬議,文臣們哪有不愿意發聲的,且看這位娘娘還呆不呆得住。
“小七啊。”
“在,大人。”
“明日休息一日,然后還是回老地方,給我繼續盯緊泰安,見機行事即可。”
“是,大人,若無他事,屬下告退。”
“嗯,歇著去罷。”
待小七退出大帳,徐有貞從幾上站起,背著手邊走邊尋思。
他覺著宮里的孫太后不會安分,早晚要出手對付這位正宮娘娘,逼其攜子北返京師。
畢竟泰安州太遠,孫太后鞭長莫及,回到宮中,能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
那位雖然登臨大寶,但皇宮中,還是這位立了兩任皇帝的太后說話更算數。
而且在那位娘娘的北返途中,太后同樣有施展拳腳的地方。
至于自己,只能靜觀其變。
可惜啊,原先一直想找門路投靠孫太后一方,惜乎無人引薦,或者說是自己還沒有得到信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如今若是能暗中出把力,想必能得到太后青睞了罷。
別的也不多求,只要能把金鑾殿那位,還有執掌兵部的那個人搞翻搞臭搞下臺就行,否則自己這一輩子,始終要因為南遷之議而遭人恥笑。
哼哼,以為給個治河的職司就能讓我善罷甘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