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大清河,盡管似乎沒了盤查之人,但周秦川還是不敢大意,帶著小濟和蘇幼蓉,一行三人仍是急急趕路。
一直出了魯東的范圍,進了順天府,方才在某個不知名的村鎮旁,找了個類似趙氏客棧那般環境的客棧住下。
這種獨處曠野,四周沒有憑依的客棧,一旦有事,能方便跑路。
即便如此,周秦川也不敢在此地耽擱太久,僅僅休整了一日,就開始同蘇幼蓉商討下一步的行止。
雖說有了小濟脖頸上那個刺青作為憑依,但如今尚未完全長好,周秦川也不愿就這么帶著小濟去投靠錦衣人。
只有真的走投無路,他才會考慮這么做,那刺青不過是提前做的伏筆。
誰知道錦衣人規矩有多大,會不會被賞些銀錢,然后同小濟就此分開,再也不相見?
即便他和蘇幼蓉勉強被留下,估計那種地方也是規矩多得嚇人,哪有自己在外闖蕩暢快,如今他們算得上身家豐厚,銀錢一點不缺。
只要不被這些權貴打擾,周秦川有信心闖出一片天地,因此,當下還是考慮三人的下一步為好。
不過有點意外的,是在今后的去向上,蘇幼蓉同他有了不小的爭執。
蘇幼蓉極力主張還是按原先的籌劃,到津門一帶落腳謀生。
她認為不論是黑衣人還是錦衣人,到了京津一帶,恐怕也是鞭長莫及。
而周秦川則覺得,錦衣人勢力龐大,他們三人在鄉野之間或許還能做漏網之魚,在大城池之中,恐怕很難逃脫這些人的搜羅。
畢竟鄉野之間地廣人稀,再有爪牙,也難免疏漏。
而大城池之中,即便不是錦衣人的勢力范圍,但只要舍得花費銀錢,自有大把的喇虎青皮甘心效勞。
小濟身上的那個冒牌胎記,只是身陷絕境的無奈之舉,能不用就盡量不要用。
周秦川可不愿辛辛苦苦逃出這么遠之后,最終還是落入他人之手。
為了安全起見,周秦川建議干脆中原一帶都不用呆了,直接出長城,闖遼東去。
待三五年一去,風頭過后,再回中原不遲。
那時候主動權盡在己手,小濟身子骨已然長開,模樣也會有所變化,要想認出他是那個死在破廟的少年,并不太容易。
至于那個刺青嘛,模樣都變了,平常又被衣服遮著,有什么值得擔心的。
周秦川覺得此時離女真崛起尚早,又記得東北有大明努爾干都司的存在。
在一百多年后,后金崛起之時,遼東既然有大量漢人存在,那么此時應該正是漢人移民東北的肇始。
這種一隅之地的開發初期,正是他們這種沒甚根基之人發財上位的大好時機。
想必那種地方,即便是大明軍兵,也不會找他們要戶帖路引罷。
兩人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只得猜拳,也就是用石頭剪刀布來定勝負。
這還是蘇幼蓉提的議,周秦川為此還有些驚訝,他本以為這個在后世幾乎無人不會的小游戲,此時恐怕還沒幾人知道,不想已經十分風行了,連小濟都會。
一番鏖戰之后,蘇幼蓉徹底服了,說實話,這個結果周秦川自己也沒有想到。
一開始是一局定勝負,周秦川勝,蘇幼蓉不服氣,改為三局兩勝,周秦川再勝。
五局三勝,周秦川還勝,把蘇幼蓉弄得沒了脾氣,暗自認為這是老天要讓他們去遼東,最終應承下了周秦川的提議。
三人由是繼續向北開拔,小心翼翼地繞過津門和京師之后,抵達燕北薊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