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川伸頭看看,還真如譚蒙所說,當下放心不少。
他剛到此地的時候,見梁五居所周圍的人不少,以為大伙兒都在出手搭救,還挺欣慰。
誰料扒開人群后才發現,梁五院中根本沒人搭手幫忙,全是站在旁邊看熱鬧的。
周秦川為此很是不忿,也顧不上會不會得罪人,沖口而出朝四周斥道:
“遠親不如近鄰,諸位怎么就忍心做壁上觀?”
說罷擼開袖子,帶頭用手刨雪救人。
盡管一道而來的其余四人都即刻跟著幫忙,但圍觀者們仍是不為周秦川的言語所動。
弄得他忿忿不已,后世所說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難道是從此時就發端的。
為此,周秦川臉色一直很難看,譚蒙所說的這些細節,他根本就無暇關注。
“譚大哥,什么是私白和無名白?”
周秦川的情緒從惱怒中緩和過來,問出了從圍觀者中聽到的,卻始終不明就里的疑惑。
他耳力不錯,早從這些人的竊竊私語中得知,梁五一幫子人全是私白,或者叫無名白也行。
語氣中對這類人頗為鄙夷,似乎私白就不該活在這世上似的,被積雪壓死,那是活該,根本不值得搭救。
譚蒙眉毛一跳,“賢弟也算得上走南闖北了,當真不知?”
“當真不知。”
周秦川老實承認,他到大明還不滿一年,哪里知道這許多的土話俚語。
況且這兩個稱謂也實在有些偏門,別說是他,就是蘇幼蓉這幾個大明土著,也是從未聽說過。
“這……宦官知道吧,周老弟?”
譚蒙附到周秦川耳邊竊竊私語,見周秦川點了頭,方用只有他二人才能聽到的聲音解釋了一通,順帶著把梁五等人的來歷也說了。
私白也好,無名白也罷,兩者其實指的都是同一類人,即去了勢之后,卻無法入皇宮王府做宦官的人。
民間有稱之為私白的,也有稱為無名白的。
本朝自王振以宦官身份執掌大權以后,民間私自去勢的現象一時成風,人數漸增。
有自愿的,也有家貧子多養不起,父母想給兒子博個出路的。
除此之外,還有歷年對外對內作戰的戰俘,也有不少被去勢的。
當然了,周秦川他們之前遇到的拐子,也會將幼童誘拐騙走,去勢后再出手轉賣。
但皇宮王府所需宦官畢竟有限,因此大量無名白就只能在民間廝混。
這些人往往相互抱團,共謀出路,從事的大多是坑蒙拐騙偷等下三濫行當。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私白因為不能傳宗接代,本就沒人瞧得起,就是親友家族,大多也與之斷絕往來。
再做下些令人厭惡痛恨的事兒,名聲就更臭了。
梁五一伙兒約有三十來人,都是無名白,算是其中異類。
在中土他們因為不愿從事那些卑劣行當,謀生無路,巧遇莫七后,在其鼓動下,遠走塞外。
其后來到也失八禿,與其他人一道,開荒種地,修筑板升城,自給自足,也算是闖出了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