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國的西部,也就是中亞地區,被巴魯剌思部、速勒都思部和札剌亦兒部,等突厥化的蒙古部落掌控,被稱為西察合臺汗國。
新疆部分則被稱為東察合臺,兩部形成對立。
元朝滅亡時,東察合臺汗國乘機占了元朝在西域的軍事重鎮別失八里城,并以此為國都之一。
所以在明朝初期,東察合臺汗國被明朝稱為別失八里,注意了,是東察合臺被稱為別失八里,與西察合臺無關。
別失是地名,八里是突厥語,翻譯成漢語就是城的意思,所以別失八里的意思就是別失城。
那么西察合臺汗國在干嘛呢?很慘,被帖木兒所征服,淪為了帖木兒帝國的一部分。這個帖木兒就是后來東征西討,牛逼哄哄,號稱要攻打大明的妄人,只不過他出征到中亞就掛了。
帖木兒時期,東察合臺汗國也臣服于臣服他。
也就是說,在明朝成祖時期,西域基本上是帖木兒的勢力范圍。
帖木兒死后,帝國迅速分裂,繼承領土最多的沙哈魯沒有爭霸世界的雄心,開始入貢明朝。
東察合臺汗國在擺脫了帖木兒帝國的附庸地位后,也開始恢復入貢明朝。
后來遷都亦力把里(現在的伊犁),因此又被明朝換了稱呼,從別失八里改成了亦力把里,其實還是原來的東察合臺汗國。
亦力是伊犁的諧音,把里也是八里的諧音,所以亦力把里的意思是伊犁城。
遷都后的東察合臺汗國在前任可汗烏韋斯汗死后,諸子爭權,汗國四分五裂,這是大明宣德年間的事。
本書中被稱為衛思汗的羽奴思為部將掌控,直到1468年才真正繼立汗位,不過他也并未一統汗國,分裂各部僅名義歸附汗國。
那時的大明已是成化四年了。
本書對衛思汗的年齡有所更改。
以上就是明代截止到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年間的新疆歷史,也是本書的背景。
后續如下,感興趣的可以接著看看,不感興趣的就算了。
東察合臺汗國此后開始養精蓄銳,在恢復了一些實力后,摩拳擦掌,開始向東用兵,準備武力征討關西七衛。
但是伊犁離哈密太遠了,為了吞并哈密,東察合臺的大汗阿黑麻將首都從伊犁遷到了吐魯番。
所以明朝的史書上又把東察合臺汗國的名字給改了,改叫土魯番汗國。
哈密國在抵擋一陣后,向明朝求援。
當時的明朝皇帝是嘉靖,這皇上整天忙于煉丹,對哈密這個附屬國懶得搭理。
最后哈密王開城向吐魯番投降,嘉峪關以西的所有羈縻衛所全部被吐魯番汗國吞并。
在東察合臺汗國回光返照之際,吐魯番大汗有個弟弟叫賽依德,他因為跟他的大汗哥哥有仇,然后就向西逃到了帖木兒后裔,也就是他表哥巴布爾那里避難。
可是沒想的是,他剛逃到那里,結果巴布爾統治的國家也朝不保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