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身裝扮在歷史上出現于數十年后的正德朝,是腦洞大開的正德皇帝想出來的噱頭,當時調邊軍入京組成的‘外四家’,就是被賞賜的這身行頭。
據說這身裝扮很得關外各部的喜愛,‘我大清’的黃馬褂和頂戴花翎就來源于此,也不知是真是假。
景泰帝不愧是正德帝的祖宗,雖然不是直系的,卻讓周秦川他們提前穿著這套裝扮亮相了。
準秦博和門達所奏,于錦衣衛十七個衛所之外,在關西新設錦衣衛衛所。
原錦衣衛百戶門達,在瓦剌歸義與金刀白蓮二事中居功甚偉,拔為錦衣衛鎮撫使,并令其以錦衣衛鎮撫使的身份,執掌關西錦衣衛衛所。
所需人手,可自行招募,錢糧俸祿,由天子內庫撥付,不日與秦博等人一同西去關西。
這就是那晚周秦川給門達出的主意,既然門達不愿意留在京師,又舍不得脫下這身官袍,那以錦衣衛的名義,與他們一道遠赴關西,就算是兩全其美的策略了。
而且秦博此舉,相當于又向朝廷賣了個好,以示自己忠心耿耿,無懼廠衛的心態。
如此一來,門達徹底脫離了自己在歷史上的軌跡。
原本的他,回轉中原后一直不得重用,景泰七年,走了門路,方才得以升遷為鎮撫,景泰八年,因參與‘奪門’有功,進指揮同知,旋進指揮使。
隨后大興訟獄,在黑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直到成化帝即位,才被貶桂西,被明史列入佞幸傳。
如今的門達,西去萬里,算得上為大明開疆拓土,卻是無論如何也與佞幸二字沾不上邊了。
原錦衣衛鎮撫使盧忠,因功遷為指揮同知,同時兼南宮守備。
在金刀白蓮一案中,周秦川等人為了不引人注目,線索明面上都是盧忠這廝發現的,包括袁彬等人攜帶金刀,王驥書中隱秘,還有搜查南宮時金刀刀鞘中的布帛。
如此一來,明面上的功勞自然數他最大,就是給他個錦衣衛指揮使,執掌錦衣衛也沒有問題,只是以朱驥的來頭,卻是一時難以頂替。
不過能守備南宮,足以證明這廝已然深得帝心,一俟機會,便能飛黃騰達。
至于馬慶,身為內宦,作了御馬監掌印太監,又是新任西廠廠督,除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已然升無可升,天子只賞賜了些錢物。
得了封賞之后,秦博、周秦川等人匆匆打點好行裝,就辭了會同館,西出京師而去。
他們要先到昌平,帶上平定金刀白蓮一案后,仍舊回到那里駐扎的兩千人馬,然后直奔大同。
朝廷有令,順寧王秦博需率瓦剌衛盡快趕到關西,出面調停關西六衛的內斗之后,整合軍馬,援救哈密,一同抵擋亦力把里的進攻。
從他們出京師開始,到抵達關西一帶,朝廷只給了一個月的期限,時間并不寬裕。
且為了避免瓦剌衛擾民,與百姓相爭,引發糾紛,朝廷還要求,瓦剌衛當由大同南下,在保德州一帶西渡黃河,然后自神木出關,橫穿河套,于涼州衛再度入關后,繼續西進。
那一帶地廣人稀,已然無需擔心了。
臨行之際,馬慶、盧忠都來了,二人深知自己一身富貴是怎么來的,于公于私,都應當來送一趟。
兩人深為門達感到可惜,尤其是馬慶,手下可用之人實在不多,他是真想把門達弄到西廠做掌刑千戶的。
只是人各有志,倒也不好強留,關西天高皇帝遠,門達此去,算得上是個土皇帝了。
跟著兩人來的除了幾個侍衛,還有個小跟班,周秦川等人同他也不陌生,就是原陽和衛指揮同知,姓高名進,倒是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