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你等著,我這就回信。”
老者說罷,也不避諱二人,提筆蘸墨,‘唰唰’落筆。
小廝和大漢終耐不住好奇心,探著脖子斜瞄了一眼,紙上內容異常簡單。
‘鷹熬透矣,可依計行事。’
老者也不待墨汁干透,就這么遞給大漢,“我這里沒有信札,更無火漆,就麻煩你了。”
“無妨無妨。”大漢從隨身行囊中掏出信札火漆,小心封好后,收入懷中,拱手辭去。
“老爺,”小廝忍不住問道,“就用這么幾個字回復陛下,成么?”
“沒事,出京前我和陛下早商討過的,一句話足矣,要不是驛卒得換人換馬,我連字兒都不想寫,傳個口信都成。”
老者答道。
小廝聽得似懂非懂,卻明智地不再繼續追問,轉而勸道,“老爺,早點歇了罷,明日一大早,你不是還要和徐大人一同巡查河道么。”
“嗯,你先去睡罷,我再有一會兒也就差不多了。”
老者揮退小廝,獨自坐在燈下,一時沒了看書的心思。
京中情況與他離京前所料大致不差,唯金刀白蓮一案有些意外,不過這種事,即便是作為群臣之首,軍國大事上讓當今天子言聽計從的他,也不能說三道四。
沒錯,眼前這老者,正是當今名動天下的于謙于少保。
離京赴魯,實在是他有意為之,留在京師,過早在安置歸附瓦剌所部之事上發聲的話,對他的設想不利。
關西七衛內亂之事,身為兵部尚書的于謙還是要比其他人知道得要早一些,內中情況,甚至遠比如今朝堂上爆出來的還要嚴重。
作為關西七衛之一的沙洲衛,因為所處之地水草豐美,被除了哈密衛以外的其余五衛覬覦良久,早在去歲之秋,五衛就開始聯手對付沙洲衛。
經過小半年的爭斗,沙洲衛雙拳難敵四手,一直退到嘉峪關旁,方才逃過滅族之難。
就在瓦剌大王子扣關內附前不久,沙洲衛也提出了同樣的請求,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本應走一趟廷議的。
于謙擔心廷議反而誤事,就這么按了下來,同景泰帝商討一番后,同意了沙洲衛所請,允其進入嘉峪關,在肅南一帶駐牧。
想必如今已然安置得差不多了,那一帶地廣人稀,并無良田,還挺適合沙洲衛的。
沙洲衛內遷,關西七衛成了六衛,一番內斗后,各衛實力有增有減,這可不是什么好現象。
其中的罕東衛實力大增,聽說已經有了與哈密衛叫板,甚至統一關西的苗頭。
于謙本待繼續施行分而治之的策略,從罕東衛中再分一衛出來,以弱其勢,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罕東左衛,以全七衛之名,關西一帶不能出現一個渾成一統的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