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些散兵游勇,大明邊軍根本沒有辦法,只要對方不大舉犯邊,入寇內地,也就聽之任之。
瓦剌衛實力雖弱,但與這些小部落和馬匪相比,就強得太多了。
且有熟悉蒙人和馬匪的秦博、王善武等人,這些讓明軍跟在屁股后面吃灰的小股蒙人和馬匪,就此在瓦剌衛面前連連碰壁,連跑都難以跑脫。
被瓦剌衛擊敗打散后,吸納收編,成為壯大自身的養分。
能除去這些煩人的蒼蠅,河套一帶的明軍自是喜聞樂見。
不但給了秦博他們一定的幫助,還主動上奏朝廷,說瓦剌衛在河套受阻,他們正幫著瓦剌衛廓清河套的大小匪寇,請求兵部能寬限秦博他們抵達關西的期限。
這樣一來,河套明軍有了戰績,而瓦剌衛則有了邊軍背書,日程的拖延就沒了后顧之憂,雙方各取所需,周秦川他們遂安心在河套征戰。
王越原本心急關西受東察合臺汗國威脅,一心想要盡早趕去助戰,從秦博等人口中得知實情后,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在河套肅清匪寇,恢復大明對此地的統治,也算得上開疆拓土,有功于朝廷,王越倒也沒有因此心生不滿,而是一心一意地替瓦剌衛出謀劃策。
將近一個月的鯨吞蠶食和主動投靠,瓦剌衛擴充近萬人馬,遴選了三千精兵,加上原來的漢蒙兵馬,有了近六千的可戰之兵,實力大漲。
匪寇被周秦川他們打得在河套不敢立足,紛紛避其鋒芒,四下散去。
這樣一來,河套局勢大好,蒙人勢力幾被肅清,歷史走向發生了變化。
眼見無利可圖,瓦剌衛這才繼續西進,再次渡過黃河之后,穿過阿拉善,也就是漢代所稱的賀蘭山一帶,從涼州衛再度入了關。
涼州衛都指揮并未露面,只派了幾個校尉前來,給秦博他們帶路,指定了一塊宿營之地后就告辭離開。
知道自己等人的外蕃身份尷尬,一般的文臣武將不敢輕易結交,秦博他們也不為己甚,回了一份厚禮,歇了一夜后,就繼續向西北開拔。
此地靠近邊塞,盡是衛所駐軍,沒有文官,不用到處拜山門,倒省了不少事。
這一帶地廣人稀,到嘉峪關雖然路途頗遠,但實際上只需再經過永昌衛、山丹衛、甘州衛,即可進入肅州衛,肅州衛的最西邊,即是嘉峪關。
就這樣,瓦剌衛花了半個月,一路平安無事地連過三衛。
這日,在甘州衛最西邊的馬營堡按照慣例做完交易后,全衛拔營起寨,進入了大明最西邊的疆土——肅州衛。
“賢弟,河西一帶地廣人稀,交易量大減,我看到了肅州衛也不會有多少起色,咱們所需物品仍舊不足,這卻如何是好?”
秦博騎在馬上,有些憂心忡忡地問道。
在進入河套之前,周秦川他們在晉西換來的東西并不少,綽綽有余,但人馬擴充了近一倍后,顯然又不敷用度了,尤其是茶、鹽、布匹,事關吃穿,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