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于大人的回信已經送到朝廷了,本來陛下還擔心朝貢迫在眼前,時日不多,沒想到出了這檔子事兒,真是世事難料啊。”
杭敏感嘆道,他對周秦川等人這段時日如何行事不太清楚,只慶幸開設椎場一事又有了磋商的時機,若孫太后不死,那朝貢完了關西諸衛和西域諸國就得回去,確實沒有談判的工夫。
“那是,”趙子桐嘿嘿笑道,“如今又多出了四十九天,咱們可從容商討。”
“杭二兄,陛下和于大人意下如何?”周秦川也不廢話,單刀直入地問道。
“總體上同意在沙洲開設椎場,瓦剌衛負責籌措椎場衙門也成,主要就是……”
“主要就是我等上繳的錢糧問題了罷?”周秦川笑著插話。
“正是。”杭敏稍稍有些意外,周秦川能如此敏銳地察覺到問題所在。
“既是錢糧問題就不是什么大問題,說白了,無非各家份額的多寡罷了,咱們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談。
杭二兄,看這模樣,你如今算是朝廷的全權代表咯?”
“也談不上什么全權代表。”杭敏答道,“無非是和你們更熟悉些,能在朝廷和瓦剌衛之間起個橋梁作用,更多的,還是得由朝廷和陛下決斷,我最多傳遞點消息罷了。”
“杭大人,咱們都這么熟了,又都是為太子殿下效命,你能不能替咱們瓦剌衛說說好話,要不,透露點內幕也成?”趙子桐開始拉關系。
“你高看我了,趙兄。”杭敏苦笑,“陛下雖然寬厚,但底限卻不會退讓,別說是我,就是小妹在大事上對他的影響力也有限,至于內幕,我在京師的時日比你們多不了多少,知道的也很有限。”
“不過,我若能幫得上忙,自是當仁不讓。”見趙子桐有些失望,杭敏又趕緊補充。
“有你這句話就成,杭二兄,不知朝廷意欲如何?”周秦川發問。
“是這樣的,主要是戶部的要求,當然了,陛下的內庫也有需要……”
杭敏侃侃而談,拉開了沙洲椎場談判的序幕,他需要將商討內容轉告景泰帝和朝廷,周秦川他們同樣如此,也得召集關西諸衛和西域諸國另行磋商。
雙方內部其實都還尚未形成統一意見,全部聚在一起其實并不合適,只能各自選出代表,交換意見后再在內部商討。
這等瑣碎事宜,周秦川自是沒有什么耐心,大都交給了趙子桐和蘇幼蓉去做,他只負責出點子,把控大勢,美其名曰高屋建瓴。
關西七衛和西域諸國在得知除了要開設椎場,重建絲綢之路外,還可以自行組建椎場衙門,共享抽取的交易賦稅,全都激動了。
若能成事,大伙兒所得就不僅僅是販賣貨物的收益了,絲綢之路未來可期,沙洲遲早能成為大明西北重鎮,乃至中西亞的貿易中心,賦稅之厚,不可想象。
為了爭取椎場衙門——周秦川稱之為稅關——的份額,前來朝貢的各部、各國先爭了個不亦樂乎。
倒不是周秦川心善,不愿獨霸稅關利益,此事他要是不提,或者提了不把好處分潤出去,其余人等也拿他沒法,畢竟瓦剌衛拳頭大,又與明廷和明皇室相善,椎場還開在瓦剌衛的地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