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要想讓交易不斷擴大,就必須保障絲綢之路的安全,而這離不開各衛、各部、各國的支持,除了不能搗亂,還得出兵維持沿途秩序,因此利益均沾才是穩妥之策。
眼見這伙人爭執不下,周秦川干脆定了個調子,那就是根據各部能出動的兵馬和支援稅關可用之人的多寡,來確定各自在稅關的份額。
利益面前,誰甘落后,當下人人拍著胸脯地保證出兵,還承諾要剿滅境內盜匪,以利絲綢之路的通達。
又是一番吵鬧之后,總算根據各自實力確定了份額,其中瓦剌衛占了一半,是絕對的大頭,這一點沒什么人反對。
瓦剌衛實力超卓,所在的沙洲位置緊要,且這一半的份額中,還包括了沙洲衛和嶺北阿失帖木兒所部的利益。
雖然如今沙洲衛半推半就地并入了瓦剌衛之中,但畢竟沙洲是人家的故地,不能一點都不表示。
而烏蘇克所在位置對絲綢之路亦有威脅,他們沒有來人,但周秦川不能不為之爭取。
其余一半份額,自然是按著實力順序,由帖木兒帝國、東察合臺汗國、哈密衛和其余關西五衛分了大頭,剩下一點蠅頭小利,則由幾個小部落和小汗國瓜分。
周秦川他們這邊的事兒解決的還算順利,但與朝廷的交涉卻進展不大。
那邊獅子大開口,要開支費用前整個稅關的六成收益,也就是說,朝廷什么事兒都不干,就要拿走六成收來的銀錢,剩下的四成在支付完各種費用后,才由周秦川他們按照各自的份額瓜分。
這就過份了,別說其他人不樂意,就是周秦川也接受不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朝廷讓到了五成就再也不肯松口了。
就這還是景泰帝做的讓步,原來朝廷索要的六成收益中,有四成歸戶部,其余兩成則歸內庫,讓出來的這一成,是景泰帝放棄的屬于他的那一成。
談判一時陷入了僵局。
周秦川閑著沒事,又去找了幾趟徐永寧和張懋等人,可憐張懋,才守完其祖母的孝,又得守孫太后的孝。
國喪期間,不敢尋樂,只能出城打獵,即便如此,進出城門之際也得藏好弓箭兵刃。
與這些小公爺小侯爺們來往,周秦川長了不少見識,吃喝玩樂就不說了,這些人樣樣精通,穿越而來的周秦川反而成了土鱉。
除此之外,還各有所長,也不全是些飯桶草包。
就比如說張懋和徐永寧罷,二人雖然身手不如周秦川,也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戰場搏殺,但對軍事還算熟悉,至少能紙上談兵。
多虧他二人不經意透露出來的相關訊息,周秦川才明白了戶部為何要死咬著沙洲稅關的那四成收益不放,一點都不讓步。
問題出在軍制上,大明開國以來,一直施行的是衛所制,父子世襲,世代為軍,戰時打仗,閑時除了訓練,更多的是種地。
這種非職業化的軍隊,在王朝初期尚能仗著建國余威保持一定的戰斗力,一旦戰事減少,父子之間再傳上幾代,戰斗力就會直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