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衛所土地逐漸集中到將領手中,士兵淪為佃農雇農,軍制就更加糜爛了。
正統年間的土木之變即是最好的例子,其后的京師保衛戰能取得勝利,不是明軍戰斗力勝過瓦剌,而是策略、計謀、勇氣,加上使用火器的結果。
有鑒于此,一代人杰于謙從景泰初年就開始嘗試改革軍制,將以衛所為代表的世兵制,逐步改為募兵制,京師十團營即是初步嘗試的結果。
這比后世大多數人認為的,明代募兵制始于戚繼光的改革要早得多。
只是將半兵半農的衛所兵,替換成職業化的募兵,錢糧上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僅京師十團營就讓戶部有些承受不起,遑論于謙下一步還想試水的九邊重鎮了。
沙洲椎場的賦稅收益一開始或許不會太起眼,但后續的發展空間卻是不可想像,相信朝廷諸公,尤其是于謙不會看不到,因此這四成份額怎么也不肯讓步就說得通了。
想來于謙是打算拿著這筆飛來橫財,繼續進行募兵制的改革。
知道了其中因果的周秦川,雖說十分佩服于謙的高瞻遠矚,但卻無意用整個關西乃至西域的利益去幫忙,畢竟這不是他們瓦剌衛一家的事,瓦剌衛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
沙洲椎場和稅關設置的談判雖然不順利,不過雙方沒有撕破臉,反正有四十九天的孝期,時間還長,就這么僵持起來。
盡管開椎場,設衙門,征賦稅等談判事宜沒有公開,雙方都是私底下接觸,但還是在京師上層人士中有了傳聞。
只不過關西被視為化外之地,給人的印象甚至比九邊還要偏僻些,周秦川以為不會掀起什么浪花。
一開始也的確如此,以徐永寧、張懋為首的這些小公侯們,雖然知道此事,卻也只有幾個好奇心重一點的人稍稍打探一二,剩下的,連問一下都欠奉。
只是沒過多久,周秦川就知道自己錯了,錯得很離譜。
時日不長,就有商人找上門來,想要搭上瓦剌衛的線,以便從中牟利,畢竟商人是逐利的。
這些人前來拜訪,初次見面也不多說什么,都是各種宴請。
一開始周秦川還興致勃勃地赴宴,幾頓席面下來就厭煩了,頓頓喝大酒,酒量再好也受不了,全都推給蘇幼蓉和秦琪去料理。
秦琪以瓦剌衛公主的身份,接待這些人也不算辱沒對方,而蘇幼蓉則扮作大丫鬟,在一旁幫忙。
二女也不赴宴,都是客客氣氣地接待一番,再分門別類地記下這些人的名姓和從事的行當,以待后用。
只是沒想到有來頭之人越來越大,到了蘇幼蓉和秦琪也不敢怠慢的地步。
這日午后,周秦川正在后院打熬身體,李漆摸了過來,探頭探腦的也不說話。
“行了,李子,有事就說,有屁快放。”周秦川做完一組單腿深蹲,擦著身上的汗水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