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玉雖然在富裕的家庭環境下長大,沒有挨過餓,沒有吃過苦,但出國留學那兩年,他切身的體驗過遭人白眼的境遇,那是學校的一次集體活動,去一家餐廳聚餐,而那家家餐廳的門口卻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標語,他一輩子都忘不了服務員呵斥他滾出去時的厭惡鄙夷,以及同學們看向他的異樣目光。
在國外,華人被看作與狗等同的動物,而不是堂堂正正的人。
華夏軟下去的膝蓋,他一定要讓重新站起來,哪怕是被倒刺荊棘劃破血肉,刮的只剩下了白骨,他也要站著死。
吐出一口濁氣,趙良玉付了飯錢,抱著自己的東西回了住所,晚上就挑燈復習,明天的應聘他一定要通過。
寧靜的夜晚蟲鳴窸窣,路燈昏黃,這邊趙良玉辛苦復習,那邊攤位老板見這會兒也沒多少客人了,就收拾桌椅板凳,回家準備明天早上的早點。
這一準備就準備到了半夜,雖然辛苦,但他們覺得很滿足,準備好了第二天的早點,兩人并沒有去睡,而是拿來了幾份報紙在燈下瞇著眼努力閱讀。
他們看的不是登著國家大事的報紙去關心時政,也不是調侃男女的花邊新聞去娛樂一下自己辛苦的人生,而是在看那登著李思那三篇故事的安源小報。
他們看安源小報也不是著迷與那三個故事,而是就其中那篇穿越的看,而且看的還特別認真,幾乎認真到了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當然,這也有他們不太識字的緣故。
看到重要的段落,他們還那筆做出標注,打眼看去,那些做了標注的地方全是一些小吃的制作方法。
李思那篇穿越的故事里有一些情節是在女主的努力下,農民的莊家大豐收,但卻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糧倉里得糧食雨天受了潮,發了芽,或者大豆谷物之類被不良商家壓價而虧本,于是女主就想出了一系列糕點小吃的做法,解決了大家的問題,富裕了每一家。
這老板姓楊,本來是一個不錯家庭里的拉車師傅,老楊的主顧每天都有看報紙的習慣,但是那主顧眼睛不好,喜歡讓家里傭人念給他聽,不過傭人也沒幾個認字的,老楊也是因為兒子上學而認得了幾個,雖然讀的不怎么樣,但勉強也能讀下來,就承擔了給主顧讀報紙的任務。
有一次他讀到了這篇穿越故事里的一個情節,里面有用發霉了的大豆做成豇豆的制作過程,他想到家里還有半袋子發霉的大豆沒舍得扔,就打算回去按照這方法試一試。
那半袋子大豆本來是用來換豆腐吃的,是家里一年的量,前兩天下雨屋子漏了把放在廚房里那半袋子大豆淋濕了,又因為發現的晚就給捂的發霉了,他們掙錢不容易,就算是發霉了也不舍得扔。
按照那方法一試,竟然還真的做成了,而且比市場上買來的鮮亮好吃,驚喜之下,他又按照那故事里的一些方法做出了豆腐和豆漿,竟然都成功了而且豆腐滑嫩白皙,豆漿香甜滑膩。
老楊也算是腦子靈活的人,當下用攢了半個月的錢去把往期所有的安源報紙都買了,就是為了搜集這報紙上的小吃和糕點制作方法。
他目前只做了早點的一部分,就足夠他擺攤了,但是誰又嫌錢掙的多呢,他打算再研究出來點其他小吃糕點的做法,跟老婆一人一個攤位,趁現在還沒人發現這報紙里的奧秘的時候能多掙點就多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