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從小便跟著哥哥們學習兵法,學習武藝。原主在這一方面也確實有天賦,每有邊關賊寇作亂,原主也毫不怯縮的跟著父兄上戰場。
在戰場上原主的表現甚至超過了五位哥哥,論謀略,原主運籌帷幄,論武力,李家那套祖輩傳下來的槍法就屬原主耍的最為靈巧攝敵。
因為原主沒有裹小腳,又不會女工只會耍刀弄槍,在一眾端莊溫順的官家小姐中算是一個異類,所以她在京中的名聲就不怎么好聽。
原主并不在意這些外人的評價,因為耍慣了刀槍,她為人頗為灑脫恣意。
別人要說什么她管不著也不想管,有那個閑功夫還不如多看幾本兵書。
至于皇帝給她賜婚的那個破落世子對她愛答不理,原主也無所謂。
反正也不過是皇帝為防她家握著軍權又跟有權勢的人家聯姻而禍亂朝廷特意挑選的一個無權無勢的夫家罷了。
為了讓皇帝放心,也為了家族安全,她就當找個人搭伙過日子唄。
但皇帝沉迷煉丹,治政昏庸以致戰亂迭起,李家縷立戰功,這個武將世家還是引起了皇帝的忌憚。
李家災禍的導火索源于半年前的一次御駕親征。
大臣們是不會允許皇帝親自來到危險的前線的,所以這個差事就落到了那個破落世子閔蔚的頭上。
聽說閔蔚代表皇帝御駕親征,李家人還很為皇帝終于重視守衛疆土而感動,對待閔蔚及一眾欽差頗為照顧。
然而閔蔚卻不是一個老實性子。
閔蔚并不像其他隨同欽差來了邊關怕一個不小心丟了命就老實在城里待著,他不但看不上那些像只鵪鶉一樣縮在城里的人,還常常外出溜達。
外出溜達的閔蔚并不覺得他是在找死,反而覺得自己這是名流風骨,不羈性情,每次出去都作詩吟賦,或是歌頌塞外風光,或是感概戰場無情,或是向往這種策馬奔騰自由自在的生活。
前幾次出去他還不敢離開軍營太遠,幾次下來都沒出事他也就膽大了起來。一次外出溜達的興起就跑的遠了。
這一次他被一伙敵軍流兵碰上了,成功的被俘虜。
被俘虜的閔蔚唯恐被殺,嚷嚷著他是代表大盛皇帝御駕親征的,還警告夷邦敢殺他大盛軍隊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聽到他們抓了個這么重要的人物,本來被打的節節敗退的夷邦這下有了底氣。
他們把閔蔚囚禁在了涂城,閔蔚被他們當成人質跟大盛軍隊談判。
閔蔚再怎么說也是代表的皇帝,若是落在敵軍手中則是大盛的恥辱,更何況閔蔚也沒有以死全節的勇氣,這就必須要救了。
眾人商議后便準備在沙柳溝進行營救計劃。
大盛安插在夷邦涂城的探子跟閔蔚接上了頭,傳遞了某天某時會實行金蟬脫殼的計劃把他帶去沙柳溝,那里會有人接應。
在沙柳溝接應的正是原主帶領的一千精銳。這次是輕裝上陣,打算救了人后就快馬加鞭趕回。就算有敵兵追來,這一千精銳加上原主在夷邦的威懾,也能輕松將人救回。
但原主一行到了沙柳溝后,閔蔚是在,只是與他同在的還有埋伏在那里的一千夷邦軍隊。
原主這一千軍馬還沒反應過來就遭了滾石箭雨,雖然拼死搶過來了閔蔚,但一千精銳幾乎全部覆滅。
護送閔蔚回來的只有原主和四個小兵。
原主不是沒有打過敗仗,但這是最慘的一次,也是代價最大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