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他……我們……”被抓住的這個工人結結巴巴的嘟囔了好一陣子后才勉強答道,“譚老師和我們不是一起的,他……他是醫學院的老師。”
·
·
·
嚴格來說,譚俊倪是寧遠醫學院的工作人員而非教師。他是寧遠醫學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員。
前年從宋安大學信息系計算機網絡管理專業畢業的譚俊倪,是個地地道道的“山溝里飛出來的金鳳凰”。從初中開始,在貧困縣生活的他就開始接受各個機構和渠道的資助以繼續學業。而譚俊倪也確實非常認真且刻苦。他一邊接受著來自社會的善意,一邊和自己的奶奶照顧著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母親,以及因為礦難高位截癱的父親。
升高中的時候,譚俊倪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縣重點高中,同時還拿到了一筆不算太過豐厚的獎學金。而譚俊倪并沒有把這筆錢用在給自己置辦些衣物上——他用這筆錢買了十四份本地臘肉,同時每一份臘肉還搭上了自己種的十斤紅薯和十斤土豆。按照自己從接收到第一筆資助開始留下來的捐助人地址,把這些禮物寄了出去。
和禮物一起寄出的,還有他寫的一封信。內容很簡單,他簡單匯報了一下自己的中考成績,并且感謝了這些捐助人的幫助。同時還向他們保證,自己會繼續努力學業,等學業有成,一定要把自己受過的幫助,百倍還給這個社會。
穿著露出腳指頭破膠鞋的譚俊倪實現了自己的承諾。他以全縣第七名的成績,考入了宋安大學信息系。大學四年中,他卡著時間獻血,用一切時間勤工儉學。同時還參加自己所能參加的所有義工活動。大學畢業后,他應聘進入了寧遠醫學院信息科。住在學校提供的宿舍里,他把幾乎所有的收入都寄回了家里。奶奶已經過世,二伯一家憑借著譚俊倪寄回去的錢,照顧著他的父母。
就算這樣,他仍然每個月從牙縫里扣出兩百塊錢,然后把這些錢捐給助學機構。但這么生活下去,壓力實在是太大。所以譚俊倪才想盡一切辦法賺錢——加入到吳友謙領導的項目組里,負責計算中心的工作管理中就是辦法之一。項目組能為他每個月多發一千七百元的補助。
搬運計算中心機柜原本并不是譚俊倪的工作內容。但拿了十四個月補助的譚俊倪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來幫忙。畢竟搬運工作外包給了搬運公司,但這些工作人員缺乏搬運精密設備的經驗。前一天晚上,譚俊倪還專門跑了一趟四院診斷中心,然后用卷尺量出了搬運所需的軌道長度。
可意外……還是降臨在了這個年輕人的身上。
譚俊倪的情況在醫學院里格外特殊,宋文聞訊趕到搶救室的時候,第一眼就認出了這個年輕人。
在看到了他的右腿后,宋文眼睛都紅了。她一把抓住了孫立恩的衣服,幾乎是聲色俱厲的低聲吼道,“我不管你要用什么藥,用什么設備,請什么醫生……我只要一條,無論如何,都要把他的腿給我保住!”
孫立恩被宋文紅著眼睛的樣子嚇了一跳,他有些為難道,“可是宋院長……這毀損傷的范圍太大……”
“我他媽的不管!”宋文改用雙手抓住了孫立恩的衣領,仿佛是孫立恩才害的這個可憐的年輕人陷入如此境地的。“我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把他的腿保住!”
孫立恩看著宋文,一時間不知道應該如何回答。而宋文瞪了一會之后,慢慢放開了雙手,低聲道,“你要保的不只是一條腿,你保的是一個年輕人的前途、未來……你保的是他的命。”她抬起頭來,眼里有淚,“我要你想盡一切辦法,保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