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用過鎮靜藥物而昏睡的病人請會診,理論上應該選擇有處方權的精神科而非心理咨詢科進行會診才對。畢竟心理咨詢科的臨床心理師們大多沒有處方權,而他們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則是談話和各種評測表格。對于一個正在昏睡的病人,臨床心理師們能夠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孫立恩請會診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給自己解惑。不管是在寧遠醫學院里,還是在四院急診,又或者是在吳友謙院長和老東西的訓練中,臨床精神科的內容都少的可憐。
孫立恩想要解決的最關鍵疑問只有一個——曹志全被診斷為軀體化障礙的時候,做出診斷的醫生都看到了什么癥狀。僅憑一個“軀體化障礙”,孫立恩是沒辦法反向推斷出接診醫生當時所有的考慮的。狀態欄的提示讓孫立恩直接把疾病類型鎖定為了具體的器官病變,而孫立恩現在絞盡腦汁想要搞清楚的,則是自己和當初診斷的醫生之間究竟看到了什么差異。
“如果是SSRI(五羥色安再攝取抑制劑)的話……隔了幾個月再用鎮靜類藥物應該沒有什么問題。”賴謙宏醫生沉默了一會后說道,“不過這個診斷……我也不好確定。當時的醫生究竟看到了什么癥狀,這個大概只能等到詳細的診斷紀錄送到了之后我才能下判斷。”
孫立恩沉默了一會后問道,“如果僅憑他現在的癥狀呢?可以肯定的是,他有陣發性全身肌肉痙攣,有……認知能力衰退。”憑借著曹志全的自述和之前詢問家屬所獲得的病史,孫立恩能夠提出的癥狀只有這么兩條。夜間急診MRI頭部掃描還沒有做,因此能拿出來提問的也就只有這兩條了而已。
“軀體化障礙當然會考慮,但是……也得排除其他的問題。”賴謙宏考慮了一會后搖了搖頭,“我會考慮首先給患者做個頭部MRI,然后看看有沒有器質性病變。如果器質性病變不嚴重或者根本就沒有,那我會首先考慮MCI。只有排除了MCI這個選項之后,才會去考慮軀體化障礙。”
MCI(mildcognitiveimpairment),中文譯名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這是一種介乎于正常和癡呆之間的狀態。患者會遭受到輕微的記憶障礙困擾,但對日常生活影響不算太大。有大約15%到20%的MCI患者最終會發展為阿爾茨海默癥。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吧?這個我知道。”孫立恩終于在茫茫的知識盲區里找到了一絲自己聽過的東西,他高興了幾秒鐘后,又被新的問題所困擾,“你的意思是,你懷疑這個病人可能是個早發性的阿爾茨海默癥?”
賴謙宏被孫立恩的問題問住了,不過他被問住的點并不在于“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癥”,而是“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好像是叫這個吧?就是Mildcognitiveimpairment……”他抬起頭,有些不好意思的對孫立恩道歉道,“我對這些病的大陸叫法還不是很習慣。”
“確實是叫這個名字。”孫立恩有些好奇了,“你是香港來的?我聽你的口音可不太像。”
賴醫生笑了笑,“當然不像香港啦,我是臺灣人——我是高醫畢業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