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的事情先放在一邊,手術室里正在救人呢。
神經外科的醫生們已經取下了第一片骨瓣。有些發黃的顱骨被放在一旁的手術托盤上,現場不少神經外科的醫生都湊了過來觀察創口。現在是確定張俊義顱內壓水平的最好階段。
面對有腦疝征兆的患者時,醫生們能夠得知患者顱內壓水平的渠道根本不存在。普通人還可以通過穿刺腰大池來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顱內壓數值。而醫生們要在符合流程,不直接撬開他腦袋的情況下大概判斷張俊義的顱內壓……那就只能通過按壓他的眼球來大略估計一下。
在不明確患者顱內壓的情況下,麻醉醫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讓他的生命體征維持在了一個可以接受手術的范圍內。而在取出顱骨后,這個工作似乎一下就順利了不少。
從孫立恩他們所在的角度也能看到,取出了一塊大約14厘米長的顱骨后,幾乎快要膨脹出來的那片發白的硬膜。
膨出的硬膜意味著患者的顱內壓已經高到了很危險的地步。但現在來看,他的運氣還算不錯——到了這一步都沒有因為腦疝而死亡的話,之后就算是基本解除了腦疝的危險。
雖然還沒徹底切開硬膜釋放壓力,但至少硬膜本身的延展性要比顱骨強的多——人的顱骨可是不會因為內部壓力而變形的。
神經外科的醫生們開始準備切開硬膜釋放顱內壓了,而腹部的手術也已經進行到了切開腹直肌的部分。
腹部并不是一片平坦的皮膚加肌肉構成的單層或者雙層結構。以這次手術中為例,肝膽外科的醫生選取的是腹直肌右側做切口進行剖腹探查。醫生們首先要劃開張俊義的腹部皮膚,隨后再分離腹部皮下脂肪。之后在腹外斜肌上做切口,并且用拉鉤分離固定。
分離開腹外斜肌后,暴露在術野內的就是腹直肌和一部分腹內斜肌了。而這兩片肌肉的下方則是更大范圍的腹橫肌。
瓦解了四層肌肉的保護,接下來就能看到腹膜和大網膜了。
腹膜是一層表面薄而光滑,內呈半透明裝的漿膜。這一層結構由于有7~11對肋間神經、肋下神經和腰神經支配,因此對痛覺和其他感覺非常敏感。一旦腹內出現某些嚴重炎癥和氣管穿孔等癥狀,炎性物質和刺激會令患者出現腹膜刺激征。具體表現為腹部的壓痛、反跳痛和腹肌緊張。
腹膜下方的大網膜則看起來像是有些發黃的零散脂肪層。成年人的大網膜絕大多數時候都和腹膜愈合在一起。而這層韌帶結構則是專門用于固定胃腸道在人體內的相對位置,并且還執行著腹腔內的免疫防御作用——大網膜內富含脂肪和吞噬細胞,是腹部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離開腹膜和大網膜后,術野就進展到了腸道部分。從這里開始,肝膽外科的醫生們大概也就對張俊義的肝破裂有了大概的一個認知。
“出血量很大,這最少有個800毫升。”主刀的肝膽外科醫生停下了手里的工作,讓一旁的胡佳幫忙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他示意一旁的助手們把手里的牽拉器拉的更開一些,同時還詢問起了一旁的輸血醫師,“備血夠不夠?要不要上血液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