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孫立恩的決定非常正確而且及時。在完成氣管插管后不過三十分鐘,曾靜就出現了呼吸抑制的情況。在血氧下降到91%后,醫生們果斷為她進行了機械通氣。
與此同時,抽血準備進行第二次淀粉酶檢測的護士們驚訝的發現,曾靜靜脈里的血液已經變成了粉紅色。
不能再拖了。孫立恩當機立斷,馬上把曾靜送到了手術室樓層——女校長已經給了手術許可,之前并沒有馬上開始進行手術干預,是因為她的生命體征還不夠穩定——曾靜的血容量提升速率不算快,這就導致了她的血壓水平很可能無法耐受麻醉。
但現在看起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孫立恩決定刷個無賴,把這個難題交給麻醉醫生去解決——實在不行就局麻或者干脆無麻操作唄。只要能把命保下來,其他都可以讓步。他可不想因為自己的猶豫,直接斷送了曾靜活下來的唯一可能。
無痛性胰腺炎死亡率是很高的。一般經驗下,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可能高達15%到20%,而無痛性胰腺炎,一經發現無一例外均為重癥急性胰腺炎,而且因為發作隱秘,死亡率會比普通的重癥胰腺炎高出許多。
由于無痛性胰腺炎的統計數據難以全面獲取,因此在提到這種急性胰腺炎的特殊分型時,普通文獻大多語焉不詳的提一句“死亡率極高”然后作罷。但只要稍微用用腦子就能猜到,這種疾病的死亡率必然會比普通重癥胰腺炎高出許多。
在把曾靜送到手術室之后,孫立恩特意找到了準備上臺的麻醉醫生,并且向他轉述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不做這個手術,病人的死亡率有可能會高到50%以上。”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孫立恩很有心機的調整了一下用詞,“腹腔沖洗是必須做的,她現在已經有了呼吸抑制,再不處理真的會死人的……”
“這樣啊。”沒想到麻醉科醫生似乎并沒有把這個當成什么很嚴重的問題,他隔著手術帽撓了撓自己的腦袋,“那就椎管外麻醉咯。”
椎管外麻醉還有一個比較為人們所熟知的類型——腰麻。它和傳統大型手術所需要的全身麻醉不同。通過不同的麻醉藥物注射位置,這種技術可以被細分為蛛網膜下腔阻滯(腰麻),硬脊膜外腔阻滯(硬膜外麻醉),骶管阻滯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四種。
比起傳統的全身麻醉術,椎管外麻醉最大的好處就是影響的范圍更小一些。由于不是全身性麻醉,相比起全麻,椎管外麻醉具有對器官影響更小,對血壓和呼吸抑制更輕的優點。
“具體的細節你也別管了,我看著搞吧。”麻醉科醫生是整個手術室里最累的那一批人,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們很少有和其他醫生詳細溝通方案的興趣。尤其是和不怎么相干的急診內科醫生……那就更沒興趣繼續討論了。“就這一個問題是吧?”
“主要就是這個問題。不過術中有可能要轉開腹。”孫立恩愣了半秒,然后才繼續說道,“患者的胰腺炎發作時間很可能超過了24小時。胰腺現在的受損情況很難說——她已經有高血脂癥的現象了。”
“從t4開始做麻醉平臺就可以了。”麻醉醫生嘟囔了一句,然后扭著身子往手術室里走,一邊走一邊還跟孫立恩說了一句,“沒事兒了,你等消息吧。”然后就真的消失在了手術室的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