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恩沒有對武田制藥的事情太過上心。畢竟他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確——一個醫生就算再怎么操心,也不可能對武田制藥的現狀有什么影響。
雖然聽起來好像有些無情,但孫立恩還是覺得自己替小林豐操心這些就有點沒必要了。如果連小林豐這種人都搞不定,那武田制藥就算是明天倒閉,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比起武田制藥,孫立恩更操心的是明天的工作問題——今天去義務加班的時候忘了回一趟綜合診斷中心,看看唐敏和魯春雨的情況。現在心里還真有點犯嘀咕。
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唐敏和魯春雨的病情并沒有發生什么負面變化。孫立恩在辦公室里聽到了這個消息時候,心里頓時開心了不少。
今天上午的工作不算太多,在完成了查房之后,孫立恩決定繼續跟一下昨天收入病房的曾靜。按照時間來看,她現在應該也醒了。
ICU那邊直接拒絕了孫立恩的探視,理由也很簡單,“你小子每次進來都有問題,這病人現在又不是你負責的,不許進來!”
聽到了這種“竭盡全力”的拒絕方式,孫立恩只能苦笑兩聲然后作罷。不然還能怎么辦,拿起一旁的滅火栓當成破門錘,然后來一波野豬突進?
自己試圖找事結果沒找成,孫立恩只能回到了辦公室里開始看文獻。好歹是工作時間,雖然沒有事情可以做,但現在睡覺也實在是有點過分。
沒有事情干的時候,就學習吧!孫立恩把自己下載的一批文獻打印了出來,然后開始拿著筆在上面寫寫畫畫了起來。有可以實際操作的紙擺在面前,學習的氛圍比直接在電腦上觀看強出了不少。而且閱讀紙質書籍時的漫反射還比手機的直射光源更護眼。看久了也不會太難受。
現在看到其他醫生發布的Casereport的時候,孫立恩的第一反應已經不再是跟著人家的思路去治療,或者先看后面的文獻復習部分了。他會直接把自己代入到論文中的環境里,然后自己裝作沒有開掛輔助的樣子,去思考究竟要怎么進行診斷——做哪些方面的檢查,而數據需要進行什么樣的對比。
看論文的時候,孫立恩總是會有種奇妙的錯位感。在狀態欄的輔助下,他幾乎不需要考慮給患者做什么檢查以明確癥狀——他需要做的只是用一項又一項的檢查來證明狀態欄的提示。然后憑借著這些提示來進行診斷。
所以,孫立恩就會在閱讀文獻的時候產生這種奇妙的錯覺——他總覺得其他醫生的反應有些偏慢。只有在獲得了一個特別具有決定性的條件之后,他們才會往其他疾病上去考慮。如果檢查上沒有獲得進展,那他們的行為就像是被激怒的蜂群一樣,看上去攻擊的對象不少,但事實上卻是胡搞一氣。
當然,孫立恩自己也非常清楚,這才是診斷的正常狀態。又不是每個醫生都能和他一樣,看誰腦袋頂上都能帶個狀態欄,而且狀態欄上還能給出一堆提示信息。
這些工作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醫生要是能有狀態欄,那絕對比孫立恩能發揮出來的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