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向孫立恩投去了困惑的目光。
患者震顫在麻醉后停止……這也是帕金森的典型癥狀。肌肉震顫源于大腦向肌肉傳輸的信號出現了錯亂。一個來自大腦的“123”的信號在經過傳輸后,到達肌肉時就變成了“1,1,12,2,2223,3333”的亂碼。
這個數據傳輸的錯誤,有可能是因為大腦在轉化命令——代碼的時候出了錯。也有可能是傳輸數據的主干網絡有了物理性錯誤。總之,策劃命令的大腦自認為沒有出問題,而接受并且執行命令的肌肉組織也忠實履行了它的責任。結果……就出現了震顫的癥狀。
肢體震顫,且在睡眠或麻醉狀態下震顫消失。這說明源頭肯定出自傳輸或者信號編碼的區域上。
而這種癥狀,恰好又是帕金森的典型癥狀。
“要不是孫醫生這么堅定的認為這是食物中毒,我可能都要琢磨一下會不會是帕金森了。”胡春波首先打破了沉默。說實話,他現在對自己之前的判斷充滿了困惑和不自信。原因倒也簡單——除了疾病進展速度比常規更快以外,陳炳輝幾乎所有的癥狀都和帕金森完美重合。要不是孫立恩斬釘截鐵的認定這是一起食物中毒,胡春波可能會往“新型的、進展極為迅速的帕金森病或者類帕金森病”上去考慮一下。
這倒不是因為胡春波水平不夠。恰恰相反,能夠被劉堂春盯上,并且從省腦科醫院挖過來的醫生,水平絕對是很高的。胡春波只不過是受到了一些“孫立恩臉黑后遺癥”的影響。眾所周知,孫醫生經常可以碰到表現非常不典型的疾病,甚至可能碰到根本就沒有人見過的疾病類型。那么……在碰到了這種“除了進展奇快”以外,幾乎所有特征都和帕金森病一樣的患者時,正確的思考邏輯應該是去考慮“這會不會是帕金森的某種新型變種”,而不是繼續堅持“這肯定不是帕金森”才對。
而另一邊,孫立恩自己也有點拿不準主意。這個原因倒不是因為患者表現出了新的符合帕金森的癥狀,而是他發現自己的邏輯里好像……有點問題。
按照患者C3,C4補體下降,IgE明顯上升,同時有凝血活酶時間縮短,纖維蛋白含量下降的現狀來看,陳炳輝很可能有某種過敏癥狀。而白細胞上升和中性粒細胞上升,則有可能是免疫系統在過敏狀態下,錯誤啟動而產生的結果——或者干脆就是在有毒物質作用下,導致的骨髓異常增生所致。
要想區分是不是骨髓異常增生倒是比較簡單——只要做個骨穿活檢,看看骨髓的情況就好。真正麻煩的,是判斷“這是不是過敏癥狀”。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一般按照常理來判斷,能導陳炳輝出現“過敏”的食物,一定是第二次食用。第一次食用之后,患者的免疫系統對這種食物產生了錯誤的免疫記憶,隨后再次食用,就會出現過敏反應。
至于為什么不是第三次嘛……孫立恩在內心深處翻了個白眼,要是明知自己會過敏,結果還要硬吃,那可能需要去看看精神科。
而事實上,在醫生的指導和監督下,患者多次少量且逐漸遞增的接觸過敏物,反而會讓免疫系統逐漸耐受起來。最終完成脫敏治療。不過,由于脫敏治療本身耗時很長且過程比較痛苦,甚至有些情況下還可能會有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出現。因此,如果不是特別嚴重而且會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絕大部分情況下,醫生們都會選擇開出抗過敏藥物,并且叮囑患者遠離過敏源。
但問題的麻煩點就在這兒了——在沒有取得過敏源,且患者意識不清的情況下,想要確定他現在的多系統異常來源是過敏……這個難度實在是太大了。
不過……這個推理結果并非完全都是負面影響,通過這一點,孫立恩突然有了一種大膽的推測。
這應該是一種用來下酒的食品,而且就算在廣西當地,也不是什么特別常見的食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