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鬼黃山的問題很“牽動人心”,在醫生們眼里,因為外力導致內出血的病例并不少見。而因為內出血而導致DIC的患者……雖然不算太多,但確實也有。
可因為摔了一跤而把自己摔成DIC風險的病人嘛……反正搶救室里已經忙暈頭了的醫生們也紛紛表示從來沒見過。
凝血檢查的結果不算太樂觀——體溫回升之后,患者的血液依然處于高凝狀態。而他的血壓目前也不算高—心率則上升到了110次每分鐘。
CT檢查的結果顯示黃山的右側肺上葉有穿刺傷,肋骨扎入肺實質之后倒是沒有傷害到其他器官。這可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手術室目前全部都被占滿了。就連麻醉醫生都不太夠用。如果能夠馬上送到手術室,將肋骨歸位并且給與相應的止血治療,那后面就不會有什么風險或者問題。可問題在于……急診大樓和住院部的手術室目前全部都在使用中——大量病人需要外科治療。而需要高精度操作的手術——尤其是神外手術之類的門類,本來消耗的時間就長。而且就算是醫生們想要搶時間,精密的人體結構也根本不允許野蠻操作。
除了耐著性子,一點點分離開脆弱的腦組織,然后吸除蔓越莓果凍似的瘀血以外,醫生們根本沒有其他辦法快速完成手術。
最快結束手術的方法,就只有高質量完成治療這一條路可以走——盡快搞定治療,并且力求一次性完成治療。這樣才能減少術中重新開始返工的可能性。從而達到“縮減手術時間”的目的。
孫立恩對黃山的情況不太放心。經歷過好幾次DIC搶救的他非常清楚,這種癥狀一旦出現,就基本上就屬于在鋼絲上跳街舞的情況——不戴安全繩,鋼絲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而且地底還豎著一大片針刺陷阱的那種。
在患者有DIC前兆的時候就馬上進行積極干預,這是孫立恩總結出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畢竟一旦病人體內的凝血物質消耗殆盡,大量注入的肝素就必然會增加其他地方出血的風險。而肝素量少,則起不到溶解已經形成的微小血栓的作用。
越早進行干預,病人面臨的風險就越小。
而在黃山身上,最簡單的處理方案就是馬上進行手術。通過對肺實質部分進行止血甚至切除,從而達到停止出血,解除應急高凝的目的。
“手術室滿了?”在要求馬上進行手術的要求被駁回之后,孫立恩看著躺在病床上的黃山開始發愁。就算孫立恩是個開了掛的規培醫生,他也不能憑空變出一個手術室外加一只訓練有素,配合完美的手術團隊出來。“最快什么時候能安排上?”
護士打了幾個電話之后,對孫立恩匯報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最快得兩個半小時,才能有手術室給你們用。”
“這樣肯定不行。”孫立恩皺著眉頭對布魯恩說道,“他的情況每拖半小時,風險就更大一線。兩個半小時……這人就得死在床上了。”
“這么嚴重?”布魯恩倒是真的沒把黃山的情況看的太嚴重,在他眼里,這就是個單純的斷了根肋骨的倒霉鬼而已。“他就是凝血指標高了一點吧?”
“繼續流下去,那就不是高一點了。”孫立恩原地轉了兩圈,然后下定決心,“把他轉到綜合診斷中心去,給陳老師打電話,讓他做這臺手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