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富醫院而言,兵荒馬亂已經是最溫和的形容詞了。更要命的是,作為一家民營醫院,中富醫院并沒有直屬的上級醫院。同時也沒有醫學院作為依靠——它們雖然名義上是寧遠醫學院的第六附屬醫院,但這個附屬合作的規模目前卻僅限于康復治療方面。
在整個常寧市的醫療系統幾乎出現“擠兌”的情況下,常寧市的醫療機構想要對中富醫院進行支援都成了奢望。而中富醫院現在從上到下,除了留守住院部的醫生以外,其他的所有醫生幾乎都投入到了門診和急診部門里。
就連作為院長的梅英主任也投入到了一線工作里。她重新操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為那些送到中富醫院的產婦進行緊急分娩的治療。
從中富集團派來的工作人員已經緊急接管了這家醫院的所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這樣就可以再釋放一些醫生出來——中富醫院采取的管理模式和其他醫院不太一樣,有相當一部分的日常行政工作需要由醫生們自己完成。而整個醫院的最高管理機構則是院黨委和醫院董事局。除了醫院董事局里有兩名中富集團派來的管理人員以外,其他的管理人員全部由中富醫院內部的醫生們自己選舉產生。
說白了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模式。醫生們比普通的醫院行政工作人員更明白日常工作中的壓力和需求,而和醫院利潤掛鉤的分配模式,則保證了他們對醫院管理的認真程度。
這種管理模式平時倒是挺好用,但在醫院面臨醫療資源不足的時候,這種管理模式就成了麻煩的主要來源——管理醫院的醫生們大多都是各個科室的主任。他們既需要承擔相當程度的業務壓力,同時又要各自承擔醫院內部的行政工作,在這種情況下,主任們分身乏術,實在是忙不過來了。
得知情況之后,王彩鳳和孫宏斌兩口子迅速組織起了集團內的行政管理骨干人員,然后接手了中富醫院內部的行政管理工作。
“物資不夠的,想辦法湊。”為了讓中富醫院繼續運轉起來,孫宏斌兩口子可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先是搬空了中富集團內部醫務處里所有的東西,然后又發動了集團內部留守工作人員,來中富醫院當志愿者。一部分人負責清掃積雪,另一部分則負責引導病人有序進入醫院就醫。
“好多東西咱們……實在是湊不齊。”盡管孫宏斌兩口子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但醫療資源缺口仍然是越填越大。畢竟醫務處只是個應急處置的小部門,里面的東西對中富醫院的消耗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在認清這個現實之后,后勤部迅速找到了孫宏斌說道,“孫總,以這個速度消耗下去,明天早上咱們就得關閉急診室了。”
“急診絕對不能關。”孫宏斌對于這個問題有非常明確的認知,“醫院現在最主要的服務都集中在急診上,你把急診關了,病人怎么辦?”
“那就得馬上補上相關藥物。”后勤部的這位負責人馬上說道,“我已經和平時的供貨商聯系過了,但是他們的貨物現在送不過來——交通還沒恢復啊。”
“那就找本地的廠商,實在不行就問問其他醫院能不能支援一點過來。”孫宏斌說道,“交通我們想辦法解決——實在不行就我開車去送。總之,無論如何都要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
“要不……問問寧遠那邊?”工作人員想了想提議道,“四院是咱們全省最大的急診中心,他們的資源應該比咱們豐富些吧?”
“可以問一問,但是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人家身上。”孫宏斌想了想說道,“先問問咱們本地的制藥廠或者藥物經銷商倉庫在什么地方,至少我先開著車去運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