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心臟肌肉是最特殊的一群肌肉。現代醫學根據心肌細胞的作用不同,而將它們粗略的分成了兩種,“工作細胞”和“自律細胞”。自律細胞負責傳導信號,引導工作細胞收縮和放松。而工作細胞,則負責將心臟內的血液擠壓到全身各處。
作為最“勞模”的細胞,心肌細胞當然是全年無休的。按照正常成年人每分鐘心跳約80次,在一個人從18歲到60歲的這42年中,他的心臟需要跳動最少十七億次。這么高強度的工作,也就意味著心肌需要消耗大量的養分和氧氣。而為了供應心肌工作所需,哺乳動物的心臟上進化出了“冠狀動脈”這種東西。
由冠狀動脈供血,毛細血管向心肌散發氧氣和養分,最后通過冠狀靜脈竇或心前靜脈,重新將血液輸回循環系統中。這一過程被稱為冠脈循環,而這一套循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是核電站的保障運行供電,像是啟動并且維持整個工業化化學反應流程的核心反應物。沒有了它,心臟自然就不可能工作下去。
人的心臟一共有左右兩個冠狀動脈,有超過65%的人屬于左冠狀動脈優勢分類——他們的心臟主要依靠左冠狀動脈的三條分支輸送動脈血。29%的人屬于均衡形,他們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輸送同樣多或者相近分量的動脈血。而剩下的6%則是罕見的右冠狀動脈優勢型,他們右冠狀動脈的五條分支能夠輸送心臟所需的絕大部分血液。
雖然不知道吳芬妹到底是哪種分型,但左冠狀動脈阻塞(2/3)的意思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她的左冠狀動脈只剩下一條還是通常的,根據數據粗略統計,她有大概94%的可能性會出現心梗。至于具體是嚴重的心梗室顫,還是輕微一些的心肌供血不足而導致的劇痛,這就不清楚了。
孫立恩心里清楚,以他現在的情況,吳芬妹一旦發病,他是幾乎不可能進行有效施救的——CPR是地地道道的重體力活,帶著口罩都快窒息了的孫立恩,根本無法催動自己的身體有力下壓,形成有效的胸外按壓。室顫狀態下必須用CPR和電擊除顫共同作用,這樣才有可能扭轉室顫狀態。只依靠電擊和俗稱“打樁機”的薩博機,效果會非常有限。
必須馬上通知上級醫生,請他們來鎮場子才行……
“劉主任,劉老師!”孫立恩轉頭走到了隔離門旁,“患者有點問題,可能是心梗!”
天知道孫立恩是怎么挪動自己的雙腿走到門旁的。他幾乎都快感覺不到自己的雙腿了。他勉強把氧氣管湊到了自己的口罩下方,用盡全身力氣使勁吸了兩口。盡管從氧氣管里噴出的是純氧,但畢竟隔著口罩,吸氧的效果基本和安慰劑沒有什么區別。
“劉主任,您得快點……”孫立恩又攥著拳頭砸了兩下門,“我現在這個狀態做CPR肯定是不行……”話還沒說完,身后的病床上忽然傳來了一陣尖銳的報警聲。
“室顫了!”孫立恩撂下最后一句話,關掉了氧氣開關,往病床邊上快步挪動著——這已經是他的最快速度了。
劉堂春正在用完全不符合年齡的矯健身手穿著防護服。但P4級別的防護服實在是太麻煩了,哪怕劉堂春連罵人的精力都分不出來,但他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穿戴好。
胡佳擔心的攥住了孫立恩的手機。
“除顫!”吳芬妹身上已經接好了高級氣道,孫立恩不用再分出額外的精力去關注她的呼吸狀態。除顫電極板上被他胡亂抹了些導電凝膠,孫立恩熟練的將電擊板放在了指定位置。“第一次電擊,240焦,電擊!”
“轟!”一聲輕響,吳芬妹的身體上下彈動了一下。心肺監護儀上所有數據都變成了直線。隨后新的數據被刷新了出來,她的心臟還是出于室顫狀態。
“你媽的。”孫立恩低聲罵著,不知道是在詛咒這該死的病魔,還是在咒罵讓自己如此倒霉的老天爺。
接下來要做什么?孫立恩稍微有些恍惚。供氧不足導致的思維遲鈍再一次阻撓了他盡快做出判斷。
面前躺著的是一個陌生人。我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的病情,知道她的年齡……孫立恩忽然一愣。
昨天晚上吳芬妹還是57歲,可現在……狀態欄說她已經58歲了。
今天是吳芬妹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