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有個醫生被人捅了。”經過了十幾分鐘的打探后,兩名記者都帶來了同樣的消息,“是個男醫生,泌尿外科的,不是我們的那個采訪對象。”
“傷的很嚴重?”朱強抬頭看了一眼那些如臨大敵的保安,皺著眉頭問道,“救回來了吧?”
“不知道。”主任記者搖了搖頭,保安那邊打探不出什么新的消息。而女記者則低聲道,“還在手術,已經進去五個小時了。”
朱強思考了一會,“這個時候去采訪原定的目標,那是在給自己找不痛快。”他頓了頓,若有所思的對主任記者問道,“現在上面對這個題材的采訪有什么指導意見么?”
“沒聽說過具體的,不過惡**件都不允許挖犯罪者的心路歷程。”主任記者攤了攤手,一臉無奈的樣子,“這種事情居然都需要上面出文件管理,現在的記者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朱強想了想,“那就這樣,你們亮明身份去接觸他們的管理部門,盡快把這條消息發出去——角度要站在他們這邊。”
所謂聞弦歌知雅意,主任記者一挑眉毛,點頭道,“這主意不錯,我現在就去辦。”說完,他就帶著一旁的年輕女記者往電梯間走去。看樣子消息現在還沒有擴散的太厲害,用一個普通的新聞報道改變特定人群對公司的惡感并不容易。要達到這種目的,至少也應該占個先機才行。
為什么要因為一個小醫生的采訪而做這么多安排?朱強其實自己也說不上來。按照一般經驗,一個要被藥企吹捧的醫生,一般都是那種年齡不小,但學術成就相對有限的醫生。對這些人而言,來自新聞媒體的采訪能為他們帶來很多好處,比如公眾知名度,比如方便其轉入其他領域發展。而這也是藥企在獲得了這些醫生的某些協助后,主要付出的“代價”之一。
以往的經歷中,采訪對象都明確知道自己能獲得巨大利益,因此對于采訪都是高度配合的。預約采訪不成還吵了起來這種事情,朱強也是第一次聽說。雖然那個實習生肯定有問題,但他也看出來了——那個年輕的被采訪對象估計也有些不同尋常。
出于職業敏感和多年跟人打交道的經歷,朱強決定對孫立恩采取一些不同的策略。
他坐在搶救大廳里,細細觀察起了這家醫院。
·
·
·
“這邊。”孫立恩終于在風雪中等到了曹博士的父母。他和兩人打過招呼后,急匆匆的帶著兩位走到了急診大廳里,并且自己帶頭向電梯快步走去。“曹博士的手術已經結束了,現在正在重癥監護室里。”
“他的手術是誰做的?鄭國有?”曹博士的父親跟在后面,焦急的問道,“我剛才給老鄭打電話,但是沒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