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什么意思?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孫立恩震驚的說不出話來。每一個醫生都可以肯定,之前會診的“不能排除結核”,純粹就是一句為了讓沒有意見的“意見”顯得不那么蒼白的遮掩而已。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卻檢查出了結核抗體陽性。孫立恩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倒不是因為他有什么個人的自負。
開玩笑說了一句“小心天降隕石砸死你”,結果直接一顆隕石就掉下來精準無比的砸死了人,這種事兒誰能接受啊?
“必須考慮到假陽性的可能。”沉默了好一陣后,孫立恩才做出了決定,“抽血跑個PCR,查一下結核菌。”
結核抗體陽性并不能直接說明患者就曾經得過或者正在感染結核桿菌。這個指標臨床意義并不是特別大。尤其是在普遍接種了卡介苗后。
結核病的金標準永遠是痰培養。而在這之下,患者需要表現出
“他已經二十五歲了,就算接種過卡介苗,應該也是剛出生的事兒。”姜醫生皺眉道,“卡介苗產生的抗體一般也就到三四歲,過了二十歲應該就沒有保護了。他這個年齡表現出了抗體陽性,我覺得應該重視一下。”
“我這不是挺重視了么?”孫立恩看了一眼姜醫生,“跑個PCR看看嘛——現在等痰涂片不現實。而且他也沒有典型的結核癥狀。”
“我的意思是,先上利福平和異煙肼。”姜醫生認真道,“他的情況比較嚴重,早點開始用抗生素治療也許病情能夠更早得到控制。”
這下輪到孫立恩猶豫了。平心而論,如果在四院里碰到這種情況,那絕對是要一邊完善檢查,一邊給患者上抗結核藥物進行試驗性治療的。但小林薰的狀況不太一樣,他的癥狀表現的有些重了——至少比普通的結核患者更重。
是應該按照經驗,對他用抗結核藥物,還是應該跟隨著“循證醫學”的原則,在完善治療以前維持現在的治療方案?
“給他用吧。”孫立恩思考了片刻后決定同意姜醫生的意見,“不過PCR還是要做……”他想了想,裝作不在意的樣子繼續道,“既然查了抗體,那就把其他的抗體都查一下嘛。”
“其他的已經在查了。”姜醫生露出了“山人自有妙計”的笑容,“我看送去的血液樣本還挺多,就開了抗核抗體,抗磷脂抗體之類的檢查。”
孫立恩輕輕松了一口氣,這樣的話,至少能把狀態欄的兩項提示明確了。后面要再提抗β2-GP1-Ab抗體,至少有了個由頭。
不過,孫立恩摸不清楚頭緒的地方還有很多。至少他還是搞不清楚,為什么小林薰的感染會表現出這么奇怪的狀態——憑什么他的結核抗體是陽性呢?
搞不清楚,那就尋求幫助。孫立恩自己一個人想不明白也沒關系,這不是還有一個免疫學專家就在四院里吃香的喝辣的么?